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装置艺术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4 课题的研究的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城市公共空间与装置艺术的相关理论概述第15-21页
    2.1 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概述第15-18页
        2.1.1 城市公共空间第15-16页
        2.1.2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第16页
        2.1.3 城市公共空间的典型特征第16-17页
        2.1.4 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机遇第17-18页
    2.2 装置艺术及其特征第18-19页
        2.2.1 装置艺术第18-19页
        2.2.2 装置艺术的特征第19页
    2.3 装置艺术的基本形式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城市公共空间中装置艺术应用的可行性解析第21-29页
    3.1 装置艺术走向城市公共空间的内部因素第21-23页
        3.1.1 创作环境倾向多领域第21-22页
        3.1.2 新技术提供发展动力第22-23页
        3.1.3 公众审美观念的改变第23页
    3.2 城市公共空间中装置艺术应用的外部环境第23-26页
        3.2.1 政治环境的开放促进发展第23-24页
        3.2.2 经济基础为实施提供保障第24-25页
        3.2.3 地域文化提供创作源泉第25-26页
    3.3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装置艺术的共通第26-28页
        3.3.1 创作理念相契合第26页
        3.3.2 表达方式相适宜第26-27页
        3.3.3 使用功能相协调第27页
        3.3.4 展现环境相兼容第27-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装置艺术应用的实践探究第29-40页
    4.1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装置艺术表现第29-30页
    4.2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装置艺术的结合方式第30-32页
        4.2.1 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融合第30-31页
        4.2.2 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成为冲突第31-32页
    4.3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装置艺术应用形式第32-37页
        4.3.1 营造方式的科学化构建第32-34页
        4.3.2 材料语言的异质化表达第34-35页
        4.3.3 表现题材的情境化运用第35-36页
        4.3.4 媒介的多元化应用第36-37页
    4.4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装置艺术的应用原则第37-39页
        4.4.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38页
        4.4.2 坚持为公众服务的原则第38页
        4.4.3 空间环境整体性原则第38-39页
        4.4.4 互动参与性原则第39页
    4.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结合实际应用设计案例分析研究第40-47页
    5.1 国外的典型设计实例——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景观装置第40-42页
        5.1.1 背景概况简述第40-41页
        5.1.2 公园景观装置艺术应用分析第41-42页
    5.2 国内的典型设计实例——上海陆家嘴中心绿地公园景观装置第42-43页
        5.2.1 背景概况简述第42页
        5.2.2 中心绿地景观装置艺术应用分析第42-43页
    5.3 结合个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作品应用探析第43-46页
        5.3.1 “源园公园”景观设计项目概况第43-44页
        5.3.2 “源园公园”景观设计中装置艺术应用分析第44-46页
    5.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6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装置艺术应用的价值与展望第47-51页
    6.1 介入装置艺术的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价值第47-49页
        6.1.1 学术价值第47-48页
        6.1.2 人文价值第48-49页
        6.1.3 生态价值第49页
    6.2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应用前景展望第49-51页
        6.2.1 从“历史”的角度看当下第49-50页
        6.2.2 以“乐观”的态度看未来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简主义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诠释研究
下一篇:基于结构特征描述的图像处理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