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2 研究背景 | 第11-21页 |
2.1 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差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2.1.1 负性注意偏向 | 第11-12页 |
2.1.2 正性注意偏向 | 第12-14页 |
2.2 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差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2.2.1 刺激呈现时间的设置 | 第14-15页 |
2.2.2 性别差异 | 第15-16页 |
2.2.3 注视方向 | 第16-17页 |
2.3 注意偏差的研究范式 | 第17-18页 |
2.4 研究小结 | 第18页 |
2.5 研究问题 | 第18页 |
2.6 研究构思及框架 | 第18-19页 |
2.7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2.8 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3 实验研究 | 第21-52页 |
3.1 实验一: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对直视轻蔑表情的初始注意偏差 | 第21-28页 |
3.1.1 实验目的 | 第2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3.1.2.1 被试 | 第21-22页 |
3.1.2.2 实验环境和设备 | 第22-23页 |
3.1.2.3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3.1.2.4 实验任务 | 第24页 |
3.1.2.5 实验变量和设计 | 第24页 |
3.1.2.6 实验流程 | 第24-25页 |
3.1.3 实验结果 | 第25-27页 |
3.1.4 结论 | 第27-28页 |
3.2 实验二: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对斜视轻蔑表情的初始注意偏差 | 第28-33页 |
3.2.1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3.2.2.1 被试 | 第28-29页 |
3.2.2.2 实验环境和设备 | 第29页 |
3.2.2.3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2.2.4 实验任务 | 第30页 |
3.2.2.5 实验变量和设计 | 第30页 |
3.2.2.6 实验流程 | 第30-31页 |
3.2.3 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3.2.4 结论 | 第32-33页 |
3.3 实验三: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对直视快乐表情的初始注意偏差 | 第33-38页 |
3.3.1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3.3.2.1 被试 | 第33-34页 |
3.3.2.2 实验环境和设备 | 第34页 |
3.3.2.3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3.3.2.4 实验任务 | 第35页 |
3.3.2.5 实验变量和设计 | 第35页 |
3.3.2.6 实验流程 | 第35-36页 |
3.3.3 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3.3.4 结论 | 第37-38页 |
3.4 实验四: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对斜视快乐表情的初始注意偏差 | 第38-44页 |
3.4.1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3.4.2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3.4.2.1 被试 | 第38-39页 |
3.4.2.2 实验环境和设备 | 第39页 |
3.4.2.3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3.4.2.4 实验任务 | 第40页 |
3.4.2.5 实验变量和设计 | 第40页 |
3.4.2.6 实验流程 | 第40-41页 |
3.4.3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3.4.4 结论 | 第43-44页 |
3.5 实验五: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对不同注视方向快乐和轻蔑表情的后期注意偏差 | 第44-52页 |
3.5.1 实验目的 | 第44页 |
3.5.2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3.5.2.1 被试 | 第44-45页 |
3.5.2.2 实验环境和设备 | 第45页 |
3.5.2.3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3.5.2.4 实验任务 | 第46-47页 |
3.5.2.5 实验变量和设计 | 第47-48页 |
3.5.2.6 实验流程 | 第48页 |
3.5.3 实验结果 | 第48-51页 |
3.5.4 结论 | 第51-52页 |
4 总讨论 | 第52-56页 |
4.1 关于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差现象 | 第52-53页 |
4.2 关于两种注意偏差成分—偏向和回避 | 第53-54页 |
4.3 关于表情效价和注视方向 | 第54-55页 |
4.4 关于性别差异 | 第55-56页 |
5 总结论 | 第56-57页 |
6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附录 1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 LSAS)示例 | 第65-66页 |
附录 2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 BDI-Ⅱ)示例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