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动力、农村能源论文--生物能(生物质能)的应用论文--沼气论文

餐厨垃圾厌氧处理制沼工艺及菌群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9-20页
    1.1 餐厨垃圾概述第9页
    1.2 餐厨垃圾特性第9页
    1.3 餐厨垃圾的管理现状第9-10页
    1.4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第10-11页
        1.4.1 非资源化处理技术第10页
        1.4.2 资源化处理技术第10-11页
    1.5 厌氧消化技术第11-17页
        1.5.1 厌氧消化原理第11-12页
        1.5.2 厌氧消化微生物学第12-13页
        1.5.3 厌氧消化过程物质的降解第13页
        1.5.4 厌氧消化工艺第13-15页
        1.5.5 厌氧消化反应器第15-16页
        1.5.6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第16-17页
    1.6 高通量测序技术第17-19页
        1.6.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第17-18页
        1.6.2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优点第18页
        1.6.3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第18-19页
    1.7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9-20页
        1.7.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7.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0页
    2.1 材料第20-24页
        2.1.1 仪器第20-21页
        2.1.2 试剂第21页
        2.1.3 厌氧反应器系统第21-24页
        2.1.4 餐厨垃圾和接种污泥第24页
    2.2 试验设计第24-26页
        2.2.1 USR反应器的启动第24-25页
        2.2.2 USR反应器的运行第25页
        2.2.3 HSR和USR反应器的联合运行第25-26页
    2.3 分析方法第26-27页
        2.3.1 pH的测定第26页
        2.3.2 TS的测定第26页
        2.3.3 COD的测定第26页
        2.3.4 SVI的测定第26页
        2.3.5 VFA的测定第26-27页
        2.3.6 沼气产量及甲烷含量的测定第27页
    2.4 USR反应器菌群分析第27-30页
        2.4.1 污泥样品中DNA的提取第27页
        2.4.2 DNA样品的质量检测第27-28页
        2.4.3 高通量测序第28页
        2.4.4 序列的筛选第28页
        2.4.5 测序数据分析第28-3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0-52页
    3.1 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反应器启动过程第30-33页
        3.1.1 USR反应器启动过程中COD变化情况第30-31页
        3.1.2 USR反应器启动过程中TS和pH的变化情况第31-32页
        3.1.3 USR反应器启动过程中甲烷产量和甲烷产率的变化情况第32-33页
    3.2 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单相运行第33-37页
        3.2.1 进料浓度对USR反应器内有机负荷率和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第33-34页
        3.2.2 进料浓度对USR反应器内VFA和pH变化情况第34-35页
        3.2.3 进料浓度对USR反应器内TS和SVI的变化情况第35-36页
        3.2.4 进料浓度对USR反应器内甲烷产率的变化情况第36-37页
    3.3 两相高固反应器(HSR)和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的联合运行第37-42页
        3.3.1 进料含固率对HSR和USR反应器内COD去除率和OLR的变化情况第37-39页
        3.3.2 进料含固率对HSR和USR反应器内VFA和pH的变化情况第39-40页
        3.3.3 进料含固率对HSR和USR反应器内TS和SVI的变化情况第40-41页
        3.3.4 进料含固率对HSR和USR反应器内甲烷产率的变化情况第41-42页
    3.4 单相USR反应器古菌菌群分析第42-52页
        3.4.1 OTU聚类展示第42-44页
        3.4.2 进化关系分析第44页
        3.4.3 菌落结构分析第44-47页
        3.4.4 属水平上菌属丰度类分析第47-49页
        3.4.5 相关性分析第49-52页
4 结论第52-53页
5 展望第53-54页
6 参考文献第54-62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2-63页
8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发酵条件优化及相关改造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教室节能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