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第2章 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13页 |
2.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 第13-15页 |
2.3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 第15-16页 |
2.4 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4.1 全球价值链理论 | 第16页 |
2.4.2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 | 第16-17页 |
2.4.3 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 第17-19页 |
第3章 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分析 | 第19-27页 |
3.1 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 | 第19页 |
3.2 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形式 | 第19-20页 |
3.3 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动力 | 第20-22页 |
3.3.1 集群升级的内部动力 | 第20-21页 |
3.3.2 集群升级的外部动力 | 第21-22页 |
3.4 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途径 | 第22-24页 |
3.4.1 产业集群升级的内部途径——集群网络治理 | 第22-23页 |
3.4.2 产业集群升级的外部途径——提升集群产业价值链 | 第23-24页 |
3.5 小结 | 第24-27页 |
第4章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 第27-35页 |
4.1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 | 第27页 |
4.2 仪征市化纤产业集群形成过程 | 第27-28页 |
4.3 仪征市化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4.3.1 仪征市化纤产业集群主要成就 | 第28-30页 |
4.3.2 仪征市化纤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4.4 小结 | 第33-35页 |
第5章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升级途径分析 | 第35-43页 |
5.1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与目标 | 第35页 |
5.2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形式 | 第35-37页 |
5.3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升级的SWOT分析 | 第37-41页 |
5.3.1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升级的优势(S) | 第37-38页 |
5.3.2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升级的劣势(W) | 第38-39页 |
5.3.3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升级的机会(O) | 第39-40页 |
5.3.4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升级的挑战(T) | 第40-41页 |
5.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6章 仪征化纤产业集群升级主要途径 | 第43-51页 |
6.1 政府层面在集群升级发挥的作用及需要的措施 | 第43-45页 |
6.1.1 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集群升级的自身能力 | 第43-44页 |
6.1.2 整合集群资源,积极塑造集群区域品牌形象 | 第44页 |
6.1.3 制定全市化纤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化纤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 第44-45页 |
6.1.4 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化纤产业集群良好的发展环境 | 第45页 |
6.2 化纤企业在集群升级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创新驱动战略 | 第45-47页 |
6.2.1 选择适当的新产品开发策略,实现企业差异化发展 | 第45-46页 |
6.2.2 积极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 | 第46-47页 |
6.2.3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的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 第47页 |
6.3 发挥公共机构发挥公共服务职能 | 第47-51页 |
6.3.1 行业协会在产业升级中发挥的作用 | 第47-48页 |
6.3.2 公共服务平台在产业升级中发挥的作用 | 第48-49页 |
6.3.3 高校科研院所在产业升级中发挥的作用 | 第49-5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