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狮龙斗蛛舞”探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论文的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1页 |
1.4 创新点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狮龙斗蛛舞的源流沿革 | 第13-21页 |
2.1 河南濮阳概况 | 第13-14页 |
2.2 狮龙斗蛛舞的分布地域及生态环境 | 第14-15页 |
2.3 狮龙斗蛛舞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21页 |
第三章 狮龙斗蛛舞的表演形式与特征 | 第21-39页 |
3.1 狮龙斗蛛舞的表演形式 | 第21-30页 |
3.1.1 “龙、狮、蛛”的表演动作整理 | 第23-26页 |
3.1.2 表演队形与套路 | 第26-29页 |
3.1.3 舞蹈形态 | 第29-30页 |
3.2 狮龙斗蛛舞的特征 | 第30-39页 |
3.2.1 风格特征 | 第30-32页 |
3.2.2 服饰、道具特征 | 第32-35页 |
3.2.3 伴奏音乐特征 | 第35-39页 |
第四章 狮龙斗蛛舞的生存现状与保护传承 | 第39-49页 |
4.1 狮龙斗蛛舞生存现状调查 | 第39-42页 |
4.1.1 传承形式恶劣,专业人才紧缺 | 第39-40页 |
4.1.2 演出市场萎靡,剧组收入低下 | 第40-42页 |
4.2 狮龙斗蛛舞的保护传承 | 第42-44页 |
4.2.1 狮龙斗蛛舞的价值与保护传承措施 | 第42-44页 |
4.3 从“非遗”角度思考狮龙斗蛛舞的生存与发展 | 第44-49页 |
4.3.1 政府主导,抢救保护 | 第45-46页 |
4.3.2 加强管理,继承创新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