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农场论文

“双驱动”下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3.1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第12-16页
        1.3.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6页
    1.4 研究思路第16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23页
    2.1 家庭农场的概念及类型第18-19页
        2.1.1 家庭农场第18页
        2.1.2 家庭农场的类型第18-19页
    2.2 家庭农场的特征及功能第19-20页
    2.3 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第20-21页
    2.4 家庭农场发展的模式分析第21-23页
        2.4.1 政府推动型第21页
        2.4.2 市场内生型第21-22页
        2.4.3 双驱动型第22-23页
第三章 单驱动下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第23-35页
    3.1 家庭农场发展的要素配置分析第23-29页
    3.2 政府驱动的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第29-32页
    3.3 市场驱动的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第32-33页
    3.4 单驱动下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学比较分析第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基于“双驱动”下的家庭农场发展的理论分析第35-38页
    4.1 “双驱动”下家庭农场发展的要素配置分析第35页
    4.2 “双驱动”下家庭农场发展的机理分析第35-36页
    4.3 “双驱动”下家庭农场发展路径的理论分析第36-37页
    4.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五章 “双驱动”下家庭农场的动力结构分析第38-53页
    5.1 研究假设与思路第38-39页
    5.2 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第39-40页
    5.3 数据说明与处理第40-46页
    5.4 计量分析与结论第46页
    5.5 新型“双驱动”动力结构的构建第46-52页
        5.5.1 模型参数设定第47页
        5.5.2 新型动力结构分析第47-52页
    5.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基于“双驱动”理论的我国典型区域家庭农场发展分析第53-60页
    6.1 典型区域的选择与特征分析第53-54页
        6.1.1 上海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特征第53-54页
        6.1.2 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的特征第54页
    6.2 基于要素配置效率的沪浙两地家庭农场发展比较第54-57页
    6.3 基于“双驱动”结构的沪浙两地家庭农场发展比较第57-59页
    6.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0-62页
    7.1 研究结论第60页
    7.2 政策建议第60-62页
        7.2.1 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力,增强家庭农场发展外力第61页
        7.2.2 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家庭农场发展内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家庭农场调查问卷第67-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猪福利水平对养殖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379份规模养殖户的调查数据
下一篇:温度对拟环纹豹蛛生长发育、捕食效能及其卵黄蛋白合成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