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1.3.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家庭农场的概念及类型 | 第18-19页 |
2.1.1 家庭农场 | 第18页 |
2.1.2 家庭农场的类型 | 第18-19页 |
2.2 家庭农场的特征及功能 | 第19-20页 |
2.3 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 | 第20-21页 |
2.4 家庭农场发展的模式分析 | 第21-23页 |
2.4.1 政府推动型 | 第21页 |
2.4.2 市场内生型 | 第21-22页 |
2.4.3 双驱动型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单驱动下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第23-35页 |
3.1 家庭农场发展的要素配置分析 | 第23-29页 |
3.2 政府驱动的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第29-32页 |
3.3 市场驱动的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第32-33页 |
3.4 单驱动下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学比较分析 | 第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基于“双驱动”下的家庭农场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35-38页 |
4.1 “双驱动”下家庭农场发展的要素配置分析 | 第35页 |
4.2 “双驱动”下家庭农场发展的机理分析 | 第35-36页 |
4.3 “双驱动”下家庭农场发展路径的理论分析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双驱动”下家庭农场的动力结构分析 | 第38-53页 |
5.1 研究假设与思路 | 第38-39页 |
5.2 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5.3 数据说明与处理 | 第40-46页 |
5.4 计量分析与结论 | 第46页 |
5.5 新型“双驱动”动力结构的构建 | 第46-52页 |
5.5.1 模型参数设定 | 第47页 |
5.5.2 新型动力结构分析 | 第47-5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基于“双驱动”理论的我国典型区域家庭农场发展分析 | 第53-60页 |
6.1 典型区域的选择与特征分析 | 第53-54页 |
6.1.1 上海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特征 | 第53-54页 |
6.1.2 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的特征 | 第54页 |
6.2 基于要素配置效率的沪浙两地家庭农场发展比较 | 第54-57页 |
6.3 基于“双驱动”结构的沪浙两地家庭农场发展比较 | 第57-5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7.2.1 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力,增强家庭农场发展外力 | 第61页 |
7.2.2 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家庭农场发展内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家庭农场调查问卷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