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COSO-ERM视角下政府审计应对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的预防性审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1-13页
        1.2.1 研究框架第11-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3页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3-14页
    1.5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5.1 公共危机预防管理研究综述第14-16页
        1.5.2 公共危机管理审计研究综述第16-18页
        1.5.3 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的预防性审计研究综述第18-19页
        1.5.4 文献述评第19-20页
第二章 政府审计应对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的基本理论第20-30页
    2.1 公共危机、自然灾害与自然因素引发的公共危机第20-22页
    2.2 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预防性审计第22-24页
        2.2.1 公共危机管理阶段第22-23页
        2.2.2 自然因素引发的公共危机预防性审计的含义第23-24页
    2.3 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的预防性审计理论基础第24-29页
        2.3.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第24-25页
        2.3.2 “免疫系统”理论第25-27页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7-28页
        2.3.4 COSO-ERM框架第28-29页
    2.4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我国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预防管理及审计现状和国外第30-42页
    3.1 我国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的管理现状第30-34页
    3.2 我国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管理审计的现状第34-36页
    3.3 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预防性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36-38页
    3.4 国外公共危机预防性审计经验总结第38-40页
    3.5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的预防性审计指标体系构建第42-54页
    4.1 预防性审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第42-43页
    4.2 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的预防性审计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3-45页
    4.3 预防性审计指标的含义与评价标准第45-48页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第48-52页
    4.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步骤第52-53页
    4.6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S自治州自然因素引发公共危机预防性审计评价第54-60页
    5.1 案例背景情况第54-55页
    5.2 模拟审计的评价过程第55-58页
        5.2.1 建立评价因素和评判集第55-56页
        5.2.2 指标层的模糊评价第56-57页
        5.2.3 准则层的模糊评价第57-58页
        5.2.4 S州整体洪涝灾害预防管理绩效评价第58页
    5.3 审计指标体系应用结果分析第58-59页
    5.4 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研究结论第60页
    6.2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波动性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政府补贴、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