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招标策略 | 第12-13页 |
1.3.2 投标报价 | 第13页 |
1.3.3 评标体系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创新点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3页 |
2.1 招标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2 招标的主要形式 | 第17-18页 |
2.2.1 公开招标 | 第17页 |
2.2.2 邀请招标 | 第17页 |
2.2.3 谈判招标 | 第17-18页 |
2.3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20页 |
2.3.1 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2.3.2 市场竞争理论 | 第19页 |
2.3.3 拍卖理论 | 第19-20页 |
2.4 招标管理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2.4.1 国外研究 | 第20-21页 |
2.4.2 国内研究 | 第21-23页 |
第3章 A企业招标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23-42页 |
3.1 A企业基本概况 | 第23-25页 |
3.2 A企业招标管理现状 | 第25-37页 |
3.2.1 A企业招标管理部门职责 | 第25-27页 |
3.2.2 A企业招标管理流程 | 第27-37页 |
3.3 A企业招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3.3.1 开标时间与接收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不一致 | 第37-38页 |
3.3.2 借用、造假投标资质问题严重 | 第38页 |
3.3.3 围标、串标行为普遍 | 第38-39页 |
3.3.4 监督不到位 | 第39-40页 |
3.4 A企业招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3.4.1 招标管理缺位 | 第40页 |
3.4.2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40页 |
3.4.3 法律意识匮乏 | 第40-42页 |
第4章 A企业招标管理的对策研究 | 第42-48页 |
4.1 完善标书审核,制止串标活动 | 第42页 |
4.2 规范评标委员会的操作 | 第42-43页 |
4.3 与招标代理机构合作 | 第43-44页 |
4.4 提升招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 第44页 |
4.5 建立科学评标体系 | 第44-45页 |
4.6 完善招标监督管理 | 第45-4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