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花生论文

花生ERF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1 前言第14-26页
    1.1 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调控机理和信号转导第14-17页
        1.1.1 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感知第14-15页
        1.1.2 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转录调控第15-17页
        1.1.3 植物非生物胁迫中功能基因的表达第17页
    1.2 AP2/ERF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1 AP2/ERF转录因子的分子结构和分类第17-19页
        1.2.2 AP2/ERF转录因子基因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第19-20页
        1.2.3 AP2/ERF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第20-21页
        1.2.4 AP2/ERF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理第21-22页
    1.3 花生中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2-23页
    1.4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1.4.1 研究背景第23-24页
        1.4.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3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43页
    2.1 材料、仪器设备及序列分析软件第26-27页
        2.1.1 花生材料第26页
        2.1.2 拟南芥材料第26页
        2.1.3 质粒和菌株第26页
        2.1.4 工具酶及主要实验试剂第26页
        2.1.5 仪器设备第26-27页
        2.1.6 引物设计及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第27页
        2.1.7 序列分析网站第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43页
        2.2.1 细菌的培养和菌种的保存第27页
        2.2.2 大肠杆菌热击转化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第27-28页
        2.2.3 质粒提取第28-29页
        2.2.4 重组质粒的筛选、鉴定和保存第29页
        2.2.5 DNA电泳第29页
        2.2.6 DNA凝胶回收第29-30页
        2.2.7 农杆菌电击感受态制备和转化第30-31页
        2.2.8 花生总RNA的提取第31-32页
        2.2.9 普通反转录-第一链cDNA的合成第32页
        2.2.10 荧光定量反转录-适合荧光定量PCR的cDNA合成第32-33页
        2.2.11 花生总DNA提取第33页
        2.2.12 AP2/ERF转录因子基因的筛选与克隆第33-34页
        2.2.13 AP2/ERF转录因子基因组织表达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第34-35页
        2.2.14 酵母AH109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第35-38页
        2.2.15 载体构建第38-39页
        2.2.1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生转化第39-40页
        2.2.17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第40页
        2.2.18 利用农杆菌侵染烟草进行体内瞬时表达第40-41页
        2.2.19 转基因拟南芥的低温与盐胁迫处理第41页
        2.2.20 半定量RT-PCR鉴定AhERF6转基因植株第41-42页
        2.2.21 荧光定量PCR鉴定转基因拟南芥中低温路径Marker-genes的表达第42页
        2.2.22 基因组PCR鉴定转基因花生阳性植株第42-43页
        2.2.23 转基因花生的低温与盐胁迫处理第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64页
    3.1 花生AP2/ERF转录因子基因的筛选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第43-52页
        3.1.1 花生AP2/ERF家族基因的筛选、克隆及序列分析第43-47页
        3.1.2 6个ERF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47-52页
            3.1.2.1 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第47页
            3.1.2.2 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47-48页
            3.1.2.3 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48-50页
            3.1.2.4 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50-52页
    3.2 AHERF6基因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研究第52-64页
        3.2.1 AhERF6序列分析第52-54页
        3.2.2 AhERF6转录因子转录自激活活性验证第54页
        3.2.3 AhERF6的亚细胞定位第54-55页
        3.2.4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第55页
        3.2.5 AhERF6在拟南芥中的遗传转化及鉴定第55-58页
        3.2.6 AhERF6基因在拟南芥低温和盐胁迫中的功能及作用机理第58-62页
            3.2.6.1 转AhERF6基因拟南芥在盐胁迫下的抗性第58页
            3.2.6.2 转AhERF6基因拟南芥在低温胁迫下的抗性第58-60页
            3.2.6.3 AhERF6超表达提高转基因拟南芥非生物胁迫抗性作用机理初探第60-62页
        3.2.7 AhERF6在花生中的遗传转化及分子鉴定第62-64页
            3.2.7.1 AhERF6在花生中的转化及T_0代植株分子鉴定第62-63页
            3.2.7.2 转AhERF6基因花生T_2代植株的分子鉴定及表型观察第63-64页
4 讨论第64-69页
    4.1 花生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序列与其它植物中同源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第64-65页
    4.2 6个ERF转录因子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呈现多样性第65-66页
    4.3 在植物中超表达AHERF6能够增强转基因植株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第66-67页
    4.4 AHERF6通过调控DREB/CBF路径下游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第67-68页
    4.5 研究展望第68-69页
        4.5.1 AhERF6在花生中的功能研究第68页
        4.5.2 花生其它AP2/ERF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第68页
        4.5.3 花生抗逆种质的培育第68-69页
5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及成果情况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OR-NTSR1异源二聚化对KOR信号转导的影响
下一篇:林业合作社经济效益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