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12页 |
1.1.1 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 | 第8-9页 |
1.1.2 制造业是宁波创业创新的主战场 | 第9-10页 |
1.1.3 融资难是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世界难题 | 第10-11页 |
1.1.4 产融结合助推创业创新对宁波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产融结合发展的基础理论 | 第12-14页 |
1.2.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机理分析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5-18页 |
1.3.1 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3.3 研究路径 | 第16-18页 |
2 宁波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现状 | 第18-24页 |
2.1 宁波市小微企业发展 | 第18-19页 |
2.2 宁波金融业发展 | 第19-20页 |
2.2.1 金融规模总量较快增长 | 第19页 |
2.2.2 金融机构集聚效应增强 | 第19页 |
2.2.3 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 第19-20页 |
2.3 金融支持企业情况 | 第20-21页 |
2.3.1 支持企业多元化融资 | 第20页 |
2.3.2 持续深化产融合作 | 第20-21页 |
2.4 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2.4.1 产业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2.4.2 银行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2.4.3 市场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国内外产融结合支持创业创新情况 | 第24-36页 |
3.1 国外情况 | 第24-29页 |
3.1.1 美国 | 第24-25页 |
3.1.2 意大利 | 第25-26页 |
3.1.3 德国 | 第26-27页 |
3.1.4 新加坡 | 第27-29页 |
3.2 国内情况 | 第29-34页 |
3.2.1 杭州 | 第29-30页 |
3.2.2 上海 | 第30-31页 |
3.2.3 深圳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4 宁波市产融结合支持创业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36-42页 |
4.1 宁波市的创业文化和产业基础 | 第36-37页 |
4.1.1 宁波创业文化根深蒂固 | 第36页 |
4.1.2 宁波产业基础实力雄厚 | 第36-37页 |
4.2 创新经济背景下的产融结合 | 第37-38页 |
4.2.1 创新经济日新月异 | 第37页 |
4.2.2 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 | 第37-38页 |
4.3 宁波金融支持创业创新的路径 | 第38-40页 |
4.3.1 基本原则 | 第38-39页 |
4.3.2 目标任务 | 第39页 |
4.3.3 重点领域 | 第39-40页 |
4.3.4 机制保障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5 宁波市金融支持创业创新的重点领域 | 第42-50页 |
5.1 重点突破领域 | 第42-44页 |
5.1.1 私募金融 | 第42-43页 |
5.1.2 互联网金融 | 第43-44页 |
5.2 基础支撑领域 | 第44-47页 |
5.2.1 小微金融 | 第45-46页 |
5.2.2 普惠金融 | 第46-47页 |
5.3 培育发展领域 | 第47-49页 |
5.3.1 科技金融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完善支持创业创新的产融结合机制 | 第50-58页 |
6.1 提高金融总量保障能力 | 第50-51页 |
6.2 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机制 | 第51页 |
6.3 提高重点领域金融供给质量 | 第51-53页 |
6.4 深入推进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 | 第53页 |
6.5 大力促进融资担保行业进一步发展 | 第53-54页 |
6.6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第54-57页 |
6.6.1 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 第54-55页 |
6.6.2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 第55页 |
6.6.3 优化政府服务功能 | 第55-56页 |
6.6.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