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载铁氧化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复合微球吸附水中Cr(Ⅵ)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铬的危害第10页
        1.1.2 我国含铬废水的污染现状第10-11页
    1.2 含铬废水处理技术第11-13页
        1.2.1 化学沉淀法第11页
        1.2.2 电解法第11-12页
        1.2.3 离子交换树脂法第12页
        1.2.4 生物处理法第12页
        1.2.5 吸附法第12-13页
    1.3 氧化石墨烯改性与吸附应用研究第13-17页
        1.3.1 氧化石墨烯的简介第13-15页
        1.3.2 氧化石墨烯及其改性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第15-16页
        1.3.3 改性氧化石墨烯吸附Cr(Ⅵ)的性能研究第16-17页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7-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2 主要内容第18-19页
        1.4.3 技术路线第19页
    1.5 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研究方法第20-24页
    2.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第20-21页
        2.1.1 材料和药剂第20-21页
        2.1.2 实验仪器第21页
    2.2 研究方法第21-24页
        2.2.1 吸附实验方法第21-22页
        2.2.2 检测方法第22页
        2.2.3 吸附材料性能表征方法第22-24页
第3章 载铁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第24-41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3.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4-25页
        3.2.2 载铁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5页
        3.2.3 吸附试验第25页
    3.3 结果和分析第25-38页
        3.3.1 超声时间对GO分散的影响第25-26页
        3.3.2 GO和载铁GO的表征分析第26-30页
        3.3.3 含铁量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0-31页
        3.3.4 pH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3.3.5 吸附时间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2页
        3.3.6 初始浓度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3.3.7 吸附等温线分析第33-35页
        3.3.8 吸附动力学分析第35-37页
        3.3.9 载铁GO的重复利用第37-38页
    3.4 机理分析第38-40页
    3.5 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第41-53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研究方法第41-42页
        4.2.1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41-42页
        4.2.2 吸附试验第42页
        4.2.3 解吸和重复利用实验第42页
    4.3 结果和分析第42-51页
        4.3.1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的表征第42-44页
        4.3.2 氧化石墨烯与壳聚糖质量比的确定第44-45页
        4.3.3 pH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5页
        4.3.4 吸附时间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4.3.5 初始浓度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6-47页
        4.3.6 吸附等温线第47-49页
        4.3.7 吸附动力学第49-50页
        4.3.8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的重复利用第50-51页
    4.4 机理分析第51-52页
    4.5 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结论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FA的湖北省高技术专利产业化效率评价研究
下一篇:组织氛围、工作嵌入与90后员工工作绩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