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 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 斜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斜纹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 | 第14页 |
2 斜纹夜蛾的抗药性机理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1 昆虫体壁穿透性降低 | 第15页 |
2.2 昆虫解毒酶活力增强 | 第15-16页 |
2.3 昆虫靶标位点敏感性下降 | 第16页 |
3 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4 斜纹夜蛾两性生命表研究进展 | 第17页 |
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四川地区斜纹夜蛾抗药性测定及抗性机理研究 | 第19-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1.1 材料采集 | 第19-20页 |
1.2 供试药剂 | 第20页 |
1.3 生物测定 | 第20-21页 |
1.4 酶活力测定 | 第21-22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2.1 敏感基线的建立 | 第22页 |
2.2 斜纹夜蛾室内敏感品系与田间种群的毒力情况比较 | 第22-24页 |
2.3 增效剂的增效作用测定 | 第24-26页 |
2.4 解毒酶活力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30页 |
3.1 斜纹夜蛾室内敏感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 | 第27页 |
3.2 斜纹夜蛾7个田间种群的抗性测定 | 第27-28页 |
3.3 增效剂及解毒酶活力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斜纹夜蛾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性生命表 | 第30-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30-31页 |
1.2 生命表研究 | 第31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2.1 不同温度条件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 第32-34页 |
2.2 不同温度条件对斜纹夜蛾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影响 | 第34-37页 |
2.3 不同温度条件对斜纹夜蛾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 第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和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的构建 | 第39-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39页 |
1.2 生命表研究 | 第39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2.1 斜纹夜蛾双流种群与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 | 第40-41页 |
2.2 斜纹夜蛾双流种群与实验种群的存活率和繁殖率 | 第41-43页 |
2.3 斜纹夜蛾双流种群与实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 | 第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5-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1.1 供试昆虫 | 第45页 |
1.2 供试药剂 | 第45页 |
1.3 生物测定 | 第45页 |
1.4 生命表研究 | 第45-46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8页 |
2.0 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亚致死剂量 | 第46-47页 |
2.1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 第47-51页 |
2.2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影响 | 第51-57页 |
2.3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2页 |
3.1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F_0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8-59页 |
3.2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F_1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