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人口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江苏省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FEEEP)系统协调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2 江苏省FEEEP协调发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1.3 技术路线第9-10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0-11页
第2章 FEEEP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第11-16页
    2.1 国外FEEEP协调发展研究综述第11-13页
        2.1.1 西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11-12页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时期第12-13页
    2.2 国内FEEEP协调发展研究综述第13-16页
        2.2.1 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第13页
        2.2.2 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展第13-16页
第3章 江苏省FEEEP系统现状分析第16-24页
    3.1 江苏省概况第16-17页
        3.1.1 区位环境第16页
        3.1.2 自然环境第16页
        3.1.3 人文环境第16-17页
    3.2 FEEEP子系统现状分析第17-24页
        3.2.1 粮食系统发展现状第17-18页
        3.2.2 环境系统发展现状第18-19页
        3.2.3 能源系统发展现状第19-21页
        3.2.4 经济系统发展现状第21-22页
        3.2.5 人口系统发展现状第22-24页
第4章 江苏省FEEEP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分析第24-47页
    4.1 FEEEP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第24-26页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4页
        4.1.2 指标体系及主要指标说明第24-26页
    4.2 偏最小二乘(PLS)通径模型介绍第26-31页
        4.2.1 FEEEP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构建第26-31页
    4.3 FEEEP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实证分析第31-47页
        4.3.1 数据处理第31-32页
        4.3.2 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第32-40页
        4.3.3 FEEEP系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第40-42页
        4.3.4 FEEEP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度第42-47页
第5章 建议与不足第47-50页
    5.1 江苏省FEEEE协调发展建议第47-49页
        5.1.1 农业发展建议第47页
        5.1.2 能源发展建议第47-48页
        5.1.3 经济发展建议第48页
        5.1.4 环境发展建议第48-49页
        5.1.5 人口发展建议第49页
    5.2 论文的不足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第53-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网络视角下近代荣氏企业集团的分离:1938-1947
下一篇: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