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引言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分子标记的研究及在水产动物育种的应用 | 第16-23页 |
| ·分子标记概论及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类型 | 第16-20页 |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 第17-18页 |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 第18-19页 |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19页 |
| ·微卫星标记 | 第19-20页 |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第20页 |
| ·主要分子标记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 ·微卫星在家系鉴定中的应用 | 第20页 |
| ·SNP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构建遗传图谱和QTL定位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草鱼一龄前不同月龄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分析 | 第23-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 ·性状测量 | 第24页 |
|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 ·结果 | 第24-30页 |
| ·不同月龄草鱼生长性状 | 第24-26页 |
| ·形态性状相关分析 | 第26页 |
| ·线性关系显著性检验—F检验 | 第26-27页 |
| ·各月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 第27页 |
| ·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 | 第27-28页 |
| ·建立各月龄线性多元回归方程 | 第28-30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30-33页 |
| ·不同鱼类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草鱼一龄前不同月龄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 第31页 |
| ·对1龄前草鱼选育的指导作用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4月龄草鱼生长和抗病遗传参数及家系对比分析 | 第33-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攻毒实验与数据测量 | 第33-34页 |
| ·DNA的提取及亲子鉴定 | 第34-35页 |
|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 ·亲子鉴定 | 第35-36页 |
| ·月龄草鱼生长性状和抗病存活时间的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 ·家系间生长性状的比较 | 第37-42页 |
| ·遗传参数 | 第42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42-45页 |
| 第四章 草鱼LEAP-2 基因全序列SNPs与生长及抗病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 第45-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 ·攻毒实验和数据测量 | 第46-47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7页 |
| ·引物设计、PCR和SNP筛选分型 | 第47-48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 ·SNP分型 | 第48-50页 |
| ·LEAP-2 基因2个SNPs位点在草鱼群体中的分布 | 第50-51页 |
| ·草鱼LEAP-2 基因2个SNPs位点与抗病存活率关联性分析 | 第51-52页 |
| ·草鱼LEAP-2 基因SNPs与草鱼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2-53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53-55页 |
| ·草鱼的生长相关功能基因的SNP相关研究的比较 | 第53页 |
| ·草鱼免疫功能基因的SNP相关研究的比较 | 第53-54页 |
| ·草鱼LEAP-2 基因的SNPs在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草鱼生长性状和抗病力的初步QTL定位分析 | 第55-69页 |
| ·材料方法 | 第55-56页 |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 ·攻毒实验与数据测量 | 第55-56页 |
| ·基因型分析和图谱构建 | 第56页 |
| ·分子连锁图谱和QTL分析 | 第5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7页 |
| ·表型性状的统计分析 | 第56-59页 |
| ·性状表型相关 | 第59页 |
| ·草鱼体质量相关的QTL定位 | 第59-61页 |
| ·草鱼体长相关的QTL定位 | 第61-63页 |
| ·草鱼体高相关的QTL定位 | 第63-64页 |
| ·草鱼体宽相关的QTL定位 | 第64-66页 |
| ·草鱼抗病力相关的QTL定位 | 第66-67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 在学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