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棉铃虫田间种群氰戊菊酯抗性的机理及新药剂抗性风险评估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9页
 1 棉铃虫的发生与为害第13-14页
 2 棉铃虫抗药性现状第14-24页
   ·棉铃虫对有机氯类杀虫剂抗药性概况第17-18页
   ·棉铃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药性概况第18-20页
   ·棉铃虫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药性概况第20-21页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概况第21-23页
   ·新型药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第23-24页
 3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理第24-29页
   ·表皮穿透速率降低第24-25页
   ·解毒代谢作用增强第25-28页
   ·靶标敏感性降低第28-29页
   ·多因子互作的拟除虫菊酯抗性机制第29页
 4 抗性监测及治理策略第29-37页
   ·昆虫抗药性监测第30-33页
   ·新型药剂的风险评估第33-37页
   ·抗性治理策略第37页
 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7-3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9-49页
 1 供试昆虫第39-41页
 2 供试试剂第41-42页
   ·供试药剂第41页
   ·生化试剂第41-42页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42页
 3 仪器设备第42页
 4 主要方法第42-47页
   ·生物测定方法第42-43页
   ·增效剂的增效作用试验第43页
   ·解毒代谢酶酶活力测定第43-45页
     ·酶液的制备第43页
     ·多功能氧化酶(MFO)酶活力测定(动力学法)第43-44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酶活力测定(动力学法)第44页
     ·羧酸酯酶(EST)酶活力测定(动力学法)第44-45页
     ·蛋白含量测定(终点法)第45页
   ·棉铃虫基因组DNA的制备第45页
   ·P450 CYP337B3基因的鉴定第45-46页
   ·抗性风险评估第46-47页
     ·抗性选育第46-47页
     ·现实遗传力的估算第47页
     ·抗药性风险评估第47页
 5 数据分析第47-49页
   ·生物测定结果数据分析第47-48页
   ·酶活力测定结果数据分析第48-4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9-77页
 1 棉铃虫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及氰戊菊酯抗性的机理第49-67页
   ·棉铃虫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第49-53页
     ·田间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第49-51页
     ·田间种群对辛硫磷的抗性第51-52页
     ·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的敏感性第52-53页
   ·棉铃虫田间种群氰戊菊酯抗性的机理第53-67页
     ·棉铃虫田间种群PBO和DEF对氰戊菊酯的增效作用检测第53-55页
     ·棉铃虫田间种群解毒代谢酶活性的测定第55-64页
     ·棉铃虫田间种群CYP337B3基因的鉴定第64-67页
 2 棉铃虫对新型杀虫剂的抗性风险评估第67-77页
   ·棉铃虫田间种群对4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异第67-72页
     ·棉铃虫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变异第67页
     ·棉铃虫对甲维盐的敏感性变异第67-70页
     ·棉铃虫对溴虫腈的敏感性变异第70-71页
     ·棉铃虫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变异第71-72页
   ·棉铃虫对甲维盐的抗性风险评估第72-77页
     ·甲维盐对棉铃虫的抗性选育第72-73页
     ·棉铃虫对甲维盐的现实遗传力第73-75页
     ·棉铃虫对甲维盐的抗性风险评估第75-77页
第四章 讨论第77-85页
 1 棉铃虫田间种群氰戊菊酯抗性的机理第77-81页
   ·棉铃虫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第77-78页
   ·棉铃虫田间种群氰戊菊酯抗性的机理第78-81页
 2 棉铃虫对新型杀虫剂的抗性风险评估第81-85页
   ·棉铃虫地理种群对4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异第81-83页
   ·棉铃虫对甲维盐的抗性风险评估第83-85页
全文总结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9页
附录第99-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陵大学与康奈尔大学作物改良合作计划研究(1925-1931)
下一篇:铵/硝营养对香蕉生长及其枯萎病发生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