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人确认中语音段差异建模相关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6页 |
·说话人识别概述 | 第18-19页 |
·说话人识别的意义 | 第19-20页 |
·说话人识别的理论研究意义 | 第19页 |
·说话人识别的实际应用意义 | 第19-20页 |
·说话人确认 | 第20-25页 |
·说话人确认研究历史回顾 | 第21-22页 |
·说话人确认数据库 | 第22-23页 |
·评测标准 | 第23-25页 |
·论文研究问题及组织结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说话人确认方法综述 | 第26-40页 |
·说话人确认系统 | 第26-27页 |
·高斯混合模型-通用背景模型 | 第27-31页 |
·特征提取 | 第27-28页 |
·模型训练 | 第28-31页 |
·得分计算 | 第31页 |
·联合因子分析 | 第31-32页 |
·全局段差异建模 | 第32-39页 |
·全局段差异模型 | 第33-34页 |
·模型估计 | 第34-36页 |
·后端信道补偿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局部段差异建模 | 第40-64页 |
·全局段差异建模 | 第40-42页 |
·高斯局部差异建模 | 第42-47页 |
·高斯局部差异模型 | 第42-44页 |
·高斯局部差异向量信道补偿 | 第44-46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页 |
·维度局部差异建模 | 第47-51页 |
·维度局部差异模型 | 第47-50页 |
·维度局部差异向量后端信道补偿 | 第50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页 |
·维度绑定局部差异建模 | 第51-55页 |
·维度绑定局部差异建模Ⅰ | 第52页 |
·维度绑定局部差异建模Ⅱ | 第52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维度局部差异建模与全局差异建模系统融合 | 第55-56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页 |
·维度局部差异建模与全局差异建模的模型融合 | 第56-59页 |
·维度局部差异与全局差异的融合模型 | 第57-58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差异建模中高斯均值超向量先验分布分析 | 第59-62页 |
·子空间先验分布 | 第59-60页 |
·可分解先验分布 | 第60页 |
·半分解先验分布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发音内容相关的局部段差异建模 | 第64-84页 |
·深层神经网络 | 第64-69页 |
·受限的玻尔兹曼机 | 第65-67页 |
·深层神经网络 | 第67-68页 |
·语音识别深层神经网络声学模型 | 第68-69页 |
·单音素相关的局部段差异建模 | 第69-75页 |
·DNNi-vector | 第69-71页 |
·单音素局部段差异建模 | 第71-75页 |
·小结 | 第75页 |
·三音素相关的局部段差异建模 | 第75-80页 |
·三音素局部段差异模型 | 第75-77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77-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基于词的局部段差异建模 | 第80-82页 |
·基于词的局部段差异模型 | 第80-81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基于i-vector的信道补偿 | 第84-102页 |
·PLDA得分计算模型 | 第84-86页 |
·两假设得分计算模型 | 第84-85页 |
·说话人自适应得分汁算模型 | 第85-86页 |
·多语音段注册得分模型的研究 | 第86-91页 |
·说话人因子先验分布估计 | 第87-88页 |
·先后验分布参数的关系 | 第88-89页 |
·说话人得分模型 | 第89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PLDA得分信道自适应 | 第91-93页 |
·信道自适应得分模型 | 第91-92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PLDA自适应模型分析 | 第93-98页 |
·从两假设模型到说话人自适应模型 | 第93-95页 |
·隐变量后验分布参数估计 | 第95-98页 |
·小结 | 第98页 |
·i-vector中非线性说话人信息提取 | 第98-101页 |
·说话人深层神经网络 | 第99页 |
·说话人比较 | 第99-100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02-106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