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3页 |
| ·我国能源结构与环保现状 | 第10-11页 |
| ·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对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场及颗粒浓度研究 | 第13-14页 |
| ·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研究 | 第14-16页 |
|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研究 | 第16-19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密相区物料浓度试验研究 | 第22-28页 |
| ·锅炉结构及运行参数 | 第22-23页 |
| ·炉内压力测点分布 | 第23-24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循环流化床流动及传热模型 | 第28-38页 |
| ·模型简化条件 | 第28-30页 |
| ·稀相区流动模型 | 第30-33页 |
| ·轴向空隙率 | 第30-31页 |
| ·固体颗粒夹带流率 | 第31页 |
| ·密相区与稀相区交界处扬析率 | 第31页 |
| ·TDH高度以上的夹带率 | 第31页 |
| ·气泡直径 | 第31-32页 |
| ·临界流化速度 | 第32页 |
| ·颗粒终端速度 | 第32-33页 |
| ·环形区厚度 | 第33页 |
| ·环形区小室的空隙率 | 第33页 |
| ·稀相区传热模型 | 第33-37页 |
| ·颗粒团覆盖壁面的时均份额 | 第34页 |
| ·颗粒团内部空隙率 | 第34页 |
| ·颗粒团与壁面间传热系数 | 第34-35页 |
| ·颗粒团与壁面接触时间 | 第35页 |
| ·颗粒团的传热系数 | 第35页 |
| ·颗粒分散相对流传热系数 | 第35-36页 |
| ·总对流传热系数 | 第36页 |
| ·颗粒团辐射传热系数 | 第36页 |
| ·颗粒分散相辐射传热系数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56页 |
| ·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 | 第41-45页 |
| ·一二次风量比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 第45-48页 |
| ·床温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 第48页 |
| ·含氧量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循环倍率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 第49-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循环流化床飞灰含碳量影响因素研究 | 第56-66页 |
| ·入炉煤粒径与燃尽时间 | 第56-59页 |
| ·一、二次风量比 | 第59-60页 |
| ·床温 | 第60-61页 |
| ·省煤器出口烟气含氧量 | 第61-63页 |
| ·二次风动量 | 第63-64页 |
| ·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70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课题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