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党协商实效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论 | 第10-16页 |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6-30页 |
| ·相关概念 | 第16-26页 |
| ·协商民主 | 第16-20页 |
| ·政党协商 | 第20-26页 |
| ·理论依据 | 第26-30页 |
|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 第26-30页 |
| 第二章 我国政党协商的历史进程 | 第30-38页 |
| ·新中国成立前的政党协商实践 | 第30-35页 |
| ·国民革命时期的政党协商实践 | 第30-31页 |
| ·土地革命时期的政党协商实践 | 第31-32页 |
| ·抗日战争时期的政党协商实践 | 第32-34页 |
| ·解放战争时期的政党协商实践 | 第34-35页 |
|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政党协商实践 | 第35-36页 |
|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党协商实践 | 第36-38页 |
|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之前的政党协商实践 | 第36-37页 |
|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党协商实践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我国政党协商的现实状况 | 第38-48页 |
| ·我国政党协商的形式、内容和途径 | 第38-43页 |
| ·我国政党协商的形式 | 第38-40页 |
| ·我国政党协商的内容 | 第40-42页 |
| ·我国政党协商的途径 | 第42-43页 |
| ·我国政党协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 第43-48页 |
| ·共同理想信念还需要强化 | 第43-44页 |
| ·协商制度化水平还需增强 | 第44-45页 |
| ·参政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提高政党协商实效性的思考 | 第48-64页 |
| ·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 | 第48-55页 |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48-51页 |
| ·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 | 第51-52页 |
| ·在政治协商中合作共事 | 第52-53页 |
| ·在合作型政党制度中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第53-55页 |
| ·提高政党协商制度化水平 | 第55-61页 |
| ·明确政党协商内容 | 第55-57页 |
| ·拓宽政党协商模式 | 第57-58页 |
| ·完善政党协商机制 | 第58-61页 |
| ·提升参政党的整体素质 | 第61-64页 |
| ·突出党派特色 | 第61-62页 |
| ·提升政党意识 | 第62页 |
| ·注重党派人才培养 | 第62-64页 |
| 结语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