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村庄治理研究--基于关中J村的调查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2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依据第11-13页
     ·理论依据第11-13页
     ·现实依据第13页
   ·文献综述第13-20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9页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文献研究法第20页
     ·个案访谈法第20页
     ·问卷调查法第20-21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样本村概况第22-29页
   ·J村介绍第22页
   ·J村流动人口考察第22-26页
     ·人口流动概况第22-24页
     ·人口流动特征第24-26页
   ·村庄治理的历史回顾第26-29页
     ·传统时期的乡绅自治第26页
     ·改革开放前的党政二元一体第26-27页
     ·改革开放后的村庄治理第27-29页
第三章 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村庄治理基础第29-39页
   ·村庄空心化第29-32页
     ·人口空心化第29-30页
     ·生产要素空心化第30页
     ·产业空心化第30-31页
     ·政治空心化第31-32页
   ·村庄内生机制的变化第32-35页
     ·从家庭本位到个体本位第32-33页
     ·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第33-35页
   ·生产生活方式个体化第35-37页
     ·生产方式个体化第36-37页
     ·生活方式个体化第37页
   ·社会主导规范的变化第37-39页
     ·伦理本位日益缺失第37-38页
     ·价值信仰日趋多元第38-39页
第四章 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村庄治理困境第39-46页
   ·村庄治理权威弱化第39-43页
     ·体制内权威缺乏群众基础第39-41页
     ·体制外权威势力微弱第41-43页
   ·村庄治理对象参与意识薄弱第43-45页
     ·村民原子化,守望相助式微第43页
     ·参与意识薄弱,参与度不高第43-44页
     ·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无人问津第44-45页
   ·村庄治理难度空前凸显第45-46页
第五章 人口流动背景下村庄治理优化的建议第46-50页
   ·加强村庄文化建设,再造乡土团结第46页
   ·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完善善治的组织框架第46-47页
   ·提升村庄公共服务,建立农村社区治理机制第47-48页
   ·建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官腐败防治对策研究--以苏北XX区为例
下一篇:退役军人再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盐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