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有关投融资诈骗的案例及相关问题 | 第9-12页 |
一 先骗取投资再在生产经营中逐渐吞噬投资款 | 第9-10页 |
二 利用网络以高额投资回报为诱饵的诈骗活动 | 第10页 |
三 投资商与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合作从事诈骗 | 第10页 |
四 分红式网络诈骗活动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增设投资诈骗罪的相关问题解读 | 第12-16页 |
一 建议增设投资诈骗罪并不与刑法的谦抑性相矛盾 | 第12-13页 |
二 投资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异同 | 第13页 |
三 投资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异同 | 第13-14页 |
四 投资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异同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投资诈骗的社会危害性 | 第16-22页 |
一 受害人损失巨大 | 第16-17页 |
二 对投融资的社会关系 社会信用及社会公信力机构的危害 | 第17-18页 |
三 增加投融资成本 交易成本,阻碍经济发展 | 第18页 |
四 增设投资诈骗罪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一) 严密刑事法的需要 | 第18-19页 |
(二) 提高企业个人预防投资诈骗能力的需要 | 第19-20页 |
五 增设投资诈骗罪的紧迫性 | 第20-22页 |
(一) 犯罪数额惊人,案值也来越大,涉众犯罪增多 | 第20页 |
(二) 犯罪手段多样化 智能化 专业化 年轻化,隐蔽性强 | 第20-21页 |
(三) 团伙案件比例增大越来越有组织性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增设投资诈骗罪的立法设计及相关问题的认定 | 第22-31页 |
一 投资诈骗罪的提出 | 第22-23页 |
二 投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 第23-27页 |
(一) 投资诈骗罪侵害的法益 | 第23-25页 |
(二) “诈骗方法”的确定 | 第25页 |
(三) 投资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 第25-26页 |
(四)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 第26-27页 |
三 其他投资诈骗罪相关要素的认定及建议 | 第27-29页 |
(一) 对不特定多数人的认定 | 第27页 |
(二) 数额较大的认定 | 第27页 |
(三) 关于增设投资诈骗罪中处罚条款设置的建议 | 第27-29页 |
四 投资诈骗罪犯罪形态的认定建议 | 第29-31页 |
(一) 投资诈骗罪的完成形态 | 第29页 |
(二) 投资诈骗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增设投资诈骗罪的社会意义 | 第31-33页 |
一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不可缺少的法律保障 | 第31页 |
二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经济的健康发展 | 第31-32页 |
三 促进社会信用服务业的建设与发展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谢辞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