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结构光的三维重构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引言 | 第8页 |
·三维测量方法概述 | 第8-12页 |
·接触式测量 | 第8-9页 |
·非接触式测量 | 第9-12页 |
·结构光三维测量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 第12-14页 |
·国外结构光三维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结构光三维测量的发展现状 | 第13页 |
·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目的、创新点与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2 基于线结构光三维重构系统原理 | 第16-22页 |
·结构光重构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6-18页 |
·系统设计 | 第16-17页 |
·流程设计 | 第17页 |
·硬件设计 | 第17-18页 |
·线结构光测量原理 | 第18-20页 |
·线结构光系统 | 第18-19页 |
·激光三角法原理 | 第19-20页 |
·影响测量系统精度的因素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线结构光重构系统的标定 | 第22-40页 |
·线结构光三维重构系统模型 | 第22-27页 |
·常用坐标系及其变换 | 第22-24页 |
·摄像机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系统标定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系统标定的测量模型 | 第26-27页 |
·摄像机的标定 | 第27-33页 |
·典型摄像机标定方法 | 第27-28页 |
·实现的摄像机标定算法 | 第28-31页 |
·摄像机标定过程及结果 | 第31-33页 |
·光平面的标定 | 第33-39页 |
·典型光平面标定方法 | 第33-35页 |
·本文中使用的标定方法 | 第35-36页 |
·光平面标定实验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结构光条纹的预处理 | 第40-50页 |
·结构光光条图像的特点 | 第40-44页 |
·线结构光的特性 | 第40-41页 |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分析 | 第41-44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44-49页 |
·图像滤波 | 第44-47页 |
·图像分割 | 第47-48页 |
·形态学去噪及修正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线结构光光条中心提取 | 第50-61页 |
·传统的光条中心线的提取方法 | 第50-53页 |
·光条整像素提取方法 | 第50-51页 |
·光条亚像素提取方法 | 第51-53页 |
·基于方向场的结构光光条中心提取方法 | 第53-57页 |
·光条中心提取原理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57页 |
·基于灰度矩不变原理的中心提取方法 | 第57-60页 |
·中心提取原理 | 第57-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物体表面三维重构及实验 | 第61-67页 |
·物体表面三维重构 | 第61-62页 |
·物体表面三维重构方法分类 | 第61页 |
·本文的三维重构方法 | 第61-62页 |
·实验平台搭建 | 第62-63页 |
·应用实例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全文总结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