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20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文献梳理 | 第10-15页 |
·“占有”:一个经典概念 | 第10-11页 |
·社会学视角下的产权研究 | 第11-12页 |
·社会主义城市:短缺、不平等与转型 | 第12-14页 |
·本文对占有的界定 | 第14-15页 |
·田野情况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篇章结构与主要观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占有作为公有制下人与房屋关系的事实状态 | 第20-34页 |
·北京住房与土地制度历史 | 第20-22页 |
·公房:公有制下居民对住房的权利占有 | 第22-25页 |
·公房的权利占有状态 | 第23-24页 |
·占有的有限方位排他与“物权化”悖论 | 第24-25页 |
·自建房:共有制下居民对院落的事实占有 | 第25-30页 |
·自建房:从被鼓励到“违章建筑” | 第26-28页 |
·院落:法规的空白与共有规则 | 第28-30页 |
·占有状态下城市更新主体的缺失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占有作为再分配经济下居民争取住房资源的行为策略 | 第34-44页 |
·生成机制一:占有作为再分配经济下讨价还价的策略 | 第34-37页 |
·生成机制二:占有作为共同占有下与邻人的竞争策略 | 第37-40页 |
·生成机制三:长期住房短缺下“短缺-储蓄”的习惯策略 | 第40-43页 |
·“住房短缺”再思考 | 第40-41页 |
·居民的住房“短缺-储蓄”策略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市场化转型带来的冲突:占有认定机制之间的摩擦 | 第44-57页 |
·对占有制度的否定与旧城占有状态的延续 | 第44-46页 |
·作为“低单位人”聚居区的旧城 | 第46-49页 |
·占有认定机制之间的摩擦带来的冲突 | 第49-55页 |
·冲突一:社会主义国家承诺的欠账 | 第50-52页 |
·冲突二:家庭伦理与现代私有产权 | 第52-54页 |
·冲突三:独立产权主体的缺失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7-61页 |
·旧城的另一种历史:从公房租户到低单位人 | 第57-58页 |
·占有作为社会主义体制下个人、财产与国家的关系 | 第58-59页 |
·“社会主义城市”视角的再延展 | 第59-60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