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先唐咏鸟诗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9-13页
 一、 咏鸟诗研究述评第9-12页
 二、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2-13页
第一章 咏鸟诗相关问题概说第13-20页
 第一节 “咏鸟诗”范围界定第13-15页
  一、 “咏鸟诗”所咏之鸟的范围第13页
  二、 非“以鸟为题”的咏鸟诗和“以鸟为题”的非咏鸟诗第13-14页
  三、 “咏鸟诗”与“以鸟为意象的诗”第14-15页
 第二节 “咏鸟诗”的缘起第15-16页
  一、 “咏鸟诗”产生的生态背景和诗歌背景第15-16页
  二、 “咏鸟诗”产生的文学渊源第16页
 第三节 咏鸟诗与相关概念辨析第16-20页
  一、 寓言诗与咏鸟诗第17-18页
  二、 禽言诗与咏鸟诗第18-20页
第二章 咏鸟诗的初生期—先秦两汉时期第20-35页
 第一节 咏鸟诗的溯源与初生第20-26页
  一、 “咏鸟诗”早期溯源第20-21页
  二、 早期的咏鸟类诗歌第21-23页
  三、 咏鸟诗的初生第23-24页
  四、 早期咏鸟创作的物象特征和鸟喻内容第24-26页
 第二节 汉乐府与咏鸟诗第26-30页
  一、 汉代乐府诗及其与咏鸟诗的关系第26-27页
  二、 汉代乐府咏鸟模式的特征第27-29页
  三、 乐府咏鸟模式在后世的延传第29-30页
 第三节 早期寓言体裁的咏鸟创作第30-35页
  一、 早期寓言体咏鸟创作概况及产生原因第31页
  二、 寓言体咏鸟诗的特征第31-35页
第三章 咏鸟诗的发展期—魏晋时期第35-49页
 第一节 魏晋咏鸟诗发展概述第35-40页
  一、 发展概况第35-37页
  二、 魏晋咏鸟诗的意象特征第37-39页
  三、 比体咏鸟在魏晋的发展第39-40页
 第二节 从文人心态看魏晋咏鸟诗创作第40-45页
  一、 颂主、报国心态第41-42页
  二、 忧生、苦闷心态第42-44页
  三、 洒脱、自在心态第44-45页
 第三节 从文学自觉看魏晋咏鸟诗创作第45-49页
  一、 形式上向“体物写志”型转变第45-46页
  二、 时代风格和个体风格的凸显第46-47页
  三、 艺术形式的丰富第47-49页
第四章 咏鸟诗的成熟期—南北朝至隋时期第49-65页
 第一节 咏鸟诗在南朝至唐前的演进第49-51页
  一、 发展概况第49-50页
  二、 咏鸟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50-51页
 第二节 咏鸟诗在南朝的多样体制第51-54页
  一、 代拟体式第51-52页
  二、 赋得体式第52-53页
  三、 同题咏鸟诗第53-54页
 第三节 南北朝咏鸟诗的创作方式与审美效果第54-58页
  一、 赋体咏鸟具象呈现第55-56页
  二、 营造意境境中生象第56-57页
  三、 比兴结体情由物迁第57-58页
 第四节 个性化的咏鸟诗创作第58-65页
  一、 鲍照的咏鸟诗第59-61页
  二、 吴均的咏鸟诗第61页
  三、 萧纲的咏鸟诗第61-63页
  四、 王褒、庾信的咏鸟诗第63-65页
结语第65-67页
 1、咏鸟诗范围界定第65页
 2、先唐咏鸟诗阶段划分第65页
 3、咏鸟诗与时代文学的关系第65-66页
 4、咏鸟诗与个体诗人的关系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一第71-74页
附录二第74-92页
附:发表论文、获奖情况一览表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人类生存境况的隐喻
下一篇:金德瑛《观剧绝句》及其唱和题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