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农村 | 第11-12页 |
·农村职业教育 | 第12页 |
·近代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近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 第15-29页 |
·近代农村职业教育的初步建立(1896——1911) | 第15-18页 |
·农村职业教育的产生背景 | 第15-17页 |
·创办农业学堂 | 第17页 |
·初步形成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 第17-18页 |
·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1911——1927) | 第18-22页 |
·对外贸易和涉农工业的推动 | 第19页 |
·政策法令的支持 | 第19-21页 |
·各种教育社团的促进 | 第21-22页 |
·近代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对繁荣(1927——1937) | 第22-29页 |
·农村职业学校的改革 | 第22-23页 |
·乡村教育运动 | 第23-27页 |
·革命根据地的职业教育 | 第27页 |
·农业推广体制的发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近代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思想 | 第29-37页 |
·功利主义 | 第29-30页 |
·实用主义 | 第30-32页 |
·民本主义 | 第32-33页 |
·改良主义 | 第33-35页 |
·大职业教育主义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近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概观 | 第37-45页 |
·近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 第37-40页 |
·从自发到有组织改革 | 第37页 |
·从结构单一到多元化发展 | 第37-38页 |
·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提升 | 第38页 |
·从附属到形成独立系统 | 第38-39页 |
·从移型他国到本土化发展 | 第39-40页 |
·对近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评价 | 第40-45页 |
·涉农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40-41页 |
·近代社会政局混乱,限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 第41-42页 |
·社团组织和个人努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42页 |
·政府功能发挥不足,制约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42-43页 |
·赋予太多社会功能,束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 第43-45页 |
第五章 近代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45-52页 |
·近代农村职业教育的影响 | 第45-47页 |
·形成独立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雏形 | 第45页 |
·农村职业教育受到重视 | 第45-46页 |
·形成“大职业教育”格局 | 第46-47页 |
·行业企业以及民间团体的作用得到重视 | 第47页 |
·近代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 第47-52页 |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优先满足农民的需要 | 第47-48页 |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需合理定位发展目标 | 第48-49页 |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需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 | 第49-50页 |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重视发展非正式职业教育 | 第50页 |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加强农业教育的核心地位 | 第50-51页 |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需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