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国内外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应用进展 | 第9-10页 |
·河流修复技术 | 第10-15页 |
·物理修复技术 | 第10-11页 |
·化学修复技术 | 第11-12页 |
·生物修复技术 | 第12-14页 |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 第14-15页 |
·人工浮岛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人工浮岛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人工浮岛的分类 | 第16页 |
·人工浮岛净化机理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19-27页 |
·试验场地 | 第19-20页 |
·试验水质 | 第20页 |
·人工浮岛的构建 | 第20-27页 |
·浮岛植物的选择 | 第20-21页 |
·浮板的选择 | 第21页 |
·浮岛填料的选择 | 第21-25页 |
·人工浮岛的组装 | 第25页 |
·检测方法 | 第25-27页 |
第3章 人工浮岛修复再生水景观河道效果研究 | 第27-44页 |
·人工浮岛的启动运行 | 第27-30页 |
·人工浮岛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30-37页 |
·人工浮岛对 COD 的去除效果 | 第30-32页 |
·人工浮岛对各种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32-35页 |
·人工浮岛对磷的去除效果 | 第35-36页 |
·人工浮岛对藻类的去除效果 | 第36-37页 |
·人工浮岛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 第37页 |
·人工浮岛对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3页 |
·温度 | 第37-38页 |
·植物 | 第38-40页 |
·进水浓度的影响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人工浮岛-植物带修复再生水景观河道效果研究 | 第44-57页 |
·人工浮岛-植物带对 COD 的去除效果 | 第44-46页 |
·人工浮岛-植物带对含氮污染物的去除 | 第46-51页 |
·人工浮岛-植物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46-47页 |
·人工浮岛-植物带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 | 第47-48页 |
·人工浮岛-植物带对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 | 第48-49页 |
·人工浮岛-植物带对总氮的去除效果 | 第49-51页 |
·人工浮岛-植物带对磷的去除效果 | 第51-52页 |
·人工浮岛-植物带对藻类的去除效果 | 第52-54页 |
·人工浮岛-植物带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1 试验结果 | 第57页 |
2 创新点 | 第57-58页 |
3 建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