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风景游憩林的作用 | 第12-13页 |
·城市景观的美化 | 第12页 |
·城市形态的改善 | 第12页 |
·文化环境的塑造 | 第12-13页 |
·社会价值的提升 | 第13页 |
·人际关系的维系 | 第13页 |
·风景游憩林的功能 | 第13-14页 |
·生态功能 | 第13页 |
·美化功能 | 第13-14页 |
·社会功能 | 第14页 |
·旅游活动对风景游憩林生态功能影响 | 第14-18页 |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5页 |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目的与方法 | 第18-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31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25页 |
·社会概况 | 第25-26页 |
·旅游活动概况 | 第26-29页 |
·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旅游活动对风景游憩林影响量化评估 | 第31-38页 |
·对植被影响量化评估 | 第31-33页 |
·对森林土壤影响量化评估 | 第33-36页 |
·对风景游憩林美景度影响量化评估 | 第36-38页 |
第五章 面向可持续经营的开放式风景游憩林空间规划对策 | 第38-46页 |
·风景游憩林主要景点植物配置 | 第38-39页 |
·风景游憩林登山道路规划 | 第39-42页 |
·登山道规划原则 | 第40页 |
·登山道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 第40-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页 |
·数据来源 | 第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开放式风景游憩林生态环境综合功能区划 | 第42-46页 |
·1982 年森林经营区划 | 第42-43页 |
·森林生态环境综合功能区划 | 第43-46页 |
第六章 开放背景下风景游憩林管理对策 | 第46-52页 |
·游人量控制对策 | 第46-47页 |
·森林野道整治对策 | 第47-48页 |
·风景游憩林更新改造对策 | 第48-5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研究不足 | 第53页 |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