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V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弹塑性状态下的层剪力沿高度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偏心支撑钢框架研究现状第11-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侧向力分布研究现状第15-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现有层剪力分布模式第18-21页
   ·现有层剪力分布模式第18-20页
     ·弹性层剪力分布第18-19页
     ·弹塑性层剪力分布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算例设计第21-32页
   ·设计资料第21-22页
   ·设计准则第22-23页
   ·结构荷载计算第23-27页
     ·荷载信息第23页
     ·竖向荷载计算第23-24页
     ·水平荷载计算第24-27页
     ·荷载组合第27页
   ·构件截面验算第27-32页
     ·耗能梁截面验算第28页
     ·框架梁截面验算第28-29页
     ·框架柱截面验算第29-30页
     ·支撑截面验算第30-32页
第四章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第32-48页
   ·弹塑性时程分析特点及原理第32-33页
     ·弹塑性时程分析特点第32页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原理第32-33页
   ·有限元模型第33-38页
     ·塑性铰属性定义第33-35页
     ·阻尼第35-36页
     ·Pushover 分析第36-37页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37-38页
   ·地震波选择第38-47页
     ·地震波选取方法第39页
     ·本文选波原则第39-41页
     ·本文使用的地震波第41-46页
     ·地震波调幅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V 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层剪力分布第48-70页
   ·远、近场罕遇地震下结构弹塑性响应第48-59页
     ·远、近场罕遇地震下结构层间位移角第48-58页
     ·远、近场罕遇地震下结构顶点位移时程比较第58-59页
   ·远、近场罕遇地震下结构层剪力及分布第59-63页
     ·远、近场地震下结构层剪力第59-60页
     ·远、近场地震下支撑分担剪力第60页
     ·远、近场地震下支撑分担剪力占层剪力比例第60-61页
     ·远、近场地震下结构层剪力分布第61-63页
   ·层剪力分布模式第63-69页
     ·远场层剪力分布模式第63-65页
     ·近场罕遇地震层剪力分布模式第65-66页
     ·本文建议模式与国外模式差异第66-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V 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层剪力分布影响因素第70-88页
   ·地震动加速度幅值的影响第70-74页
     ·加速度幅值对层剪力及分布的影响第70-72页
     ·加速度幅值对支撑分担剪力的影响第72-73页
     ·加速度幅值对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73-74页
   ·阻尼比的影响第74-78页
     ·阻尼比对层剪力及分布的影响第74-76页
     ·阻尼比对支撑分担剪力的影响第76-77页
     ·阻尼比对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77-78页
   ·耗能梁长度的影响第78-83页
     ·耗能梁长度对结构周期的影响第78-79页
     ·耗能梁长度对层剪力及分布的影响第79-80页
     ·耗能梁长度对支撑分担剪力的影响第80-82页
     ·耗能梁长度对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82-83页
   ·层数的影响第83-84页
   ·层高的影响第84-85页
   ·跨度的影响第85-86页
   ·跨数的影响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研究成果及结论第88-89页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致谢第93-94页
附录A第94-104页
附录B第104-113页
作者简介第11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槽钢截面可替换耗能段偏心支撑框架耗能性能研究
下一篇:型钢混凝土构件复合受扭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