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中女性形象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节 研究综述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8-10页 |
第一章 《歧路灯》女性形象的创作背景 | 第10-16页 |
第一节 李绿园的生活背景 | 第10-13页 |
一、 舟车海内二十年 | 第10-11页 |
二、 孔孟之道不可越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嘉靖时期女性的生存状况 | 第13-16页 |
一、 内忧外患动朝政 | 第14页 |
二、 层层枷锁束言行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歧路灯》中的女性形象 | 第16-31页 |
第一节 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 | 第16-21页 |
一、 长于深闺士绅女 | 第16-18页 |
二、 不拘礼教商贾女 | 第18-19页 |
三、 混迹市井巷陌妇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女性形象的塑造手法 | 第21-27页 |
一、 典型的环境 | 第21-24页 |
二、 个性化的语言 | 第24-25页 |
三、 丰富心理描写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封建礼教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 第27-31页 |
一、 封建理想的“贞妇淑女” | 第27-29页 |
二、 冲破禁锢的“悖逆女性”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歧路灯》女性形象在创作中的意义 | 第31-40页 |
第一节 完善《歧路灯》的叙事结构 | 第31-34页 |
一、 促进结构紧密 | 第31-33页 |
二、 推动情节发展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深化《歧路灯》的主题 | 第34-36页 |
一、 明确作品主题 | 第34-35页 |
二、 突出作品重点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体现清初小说女性形象的创作特点 | 第36-40页 |
一、 女性数量增多 | 第36-37页 |
二、 女性意识挣扎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