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生长发育和致病相关基因家族的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真菌 | 第12-13页 |
·真菌的分类 | 第12页 |
·真菌的营养型 | 第12-13页 |
·植物病原真菌 | 第13-15页 |
·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历史 | 第14页 |
·植物病原真菌的寄生方式 | 第14-15页 |
·植物病原真菌的危害 | 第15页 |
·真菌的基因组学研究 | 第15-17页 |
·真菌基因组测序进展 | 第16页 |
·真菌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 第16-17页 |
·真菌生长发育和致病相关的基因家族 | 第17-20页 |
·糖类活性酶类 | 第17-18页 |
·蛋白激酶家族 | 第18-19页 |
·微管蛋白家族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真菌糖类活性酶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 第23-44页 |
·前言 | 第23-2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基因组数据收集及糖类活性酶的注释 | 第24页 |
·禾谷镰刀菌糖类活性酶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24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4-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40页 |
·糖类活性酶的分布 | 第25-30页 |
·植物细胞壁降解酶 | 第30-33页 |
·不同类型真菌中糖类活性酶分布的比较分析 | 第33-37页 |
·禾谷镰刀菌在大麦侵染期的糖类水解酶基因表达谱 | 第37-38页 |
·多糖裂解酶PL1家族的进化 | 第38-4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真菌中酪氨酸激酶同源基因的进化分析 | 第44-54页 |
·前言 | 第44-4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5-46页 |
·数据收集 | 第45页 |
·真菌中酪氨酸激酶的鉴定 | 第45-46页 |
·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46页 |
·其他功能性结构域的鉴定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真菌中可能的酪氨酸激酶的鉴定 | 第46-47页 |
·FslK家族的进化地位 | 第47-49页 |
·FslK基因家族的分布和进化 | 第49页 |
·FslK基因家族的激酶活性分析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真菌微管蛋白基因家族的进化和功能分化研究 | 第54-75页 |
·前言 | 第54-5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5-57页 |
·基因组数据收集以及微管蛋白的注释 | 第55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55-56页 |
·分子进化分析 | 第56页 |
·蛋白质结构预测和三维建模 | 第56页 |
·禾谷镰刀菌突变体的培养及表型分析 | 第56-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9页 |
·真菌中微管蛋白的种类和分布 | 第57页 |
·δ,ε,和η微管蛋白的鉴定 | 第57页 |
·微管蛋白基因家族在真菌中的进化 | 第57-63页 |
·α微管蛋白功能分化分析 | 第63-66页 |
·β微管蛋白功能分化分析 | 第66-67页 |
·正选择作用位点分析 | 第67-69页 |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的不同进化模式 | 第69页 |
·禾谷镰刀菌β微管蛋白功能分化分析 | 第69-74页 |
·镰刀菌属β微管蛋白功能分化分析 | 第69-70页 |
·禾谷镰刀菌β微管蛋白功能鉴定 | 第70页 |
·Tub1和Tub2微管蛋白结构分析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附件 | 第86-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作者简介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