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著作权法论文

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导论第15-23页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9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15-16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6-19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21页
  一、 研究思路第19-20页
  二、 文献的收集第20-21页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基本观点第21-23页
  一、 基本框架第21页
  二、 基本观点第21-23页
第一章 著作权归属制度历史沿革与现行模式第23-50页
 第一节 著作权归属制度的历史沿革第23-31页
  一、 萌芽时期:从属于印刷出版商的作者权利第23-26页
   (一) 印刷特权第23-25页
   (二) 书商版权第25-26页
  二、 早期立法:作者著作权的确立第26-28页
  三、 后期立法:两种体系的分野第28-31页
 第二节 著作权归属制度的现行模式第31-35页
  一、 基本原则:著作权归属于作者第31-33页
  二、 例外安排:著作权归属于作者之外的主体第33-35页
   (一) 作者与其他主体约定著作权归属第33-34页
   (二) 法律特别规定著作权归属第34-35页
 第三节 著作权归属制度的理论基础第35-50页
  一、 著作权归属于作者的法理学分析第35-43页
   (一) 财产权分析第36-40页
   (二) 人格权分析第40-43页
  二、 著作权归属于作者之外主体的法理学分析第43-50页
   (一) 法人意志第43-45页
   (二) 创作投资第45-48页
   (三) 合同约定第48-50页
第二章 我国著作权归属制度评析第50-65页
 第一节 我国著作权法律的发展历史轨迹第50-52页
 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归属制度考察第52-57页
  一、 近代著作权归属制度回顾第52-54页
   (一) 著作权归属制度的萌芽第52-53页
   (二) 近代著作权归属法律规定第53-54页
  二、 新中国成立后著作权归属制度探索和确立第54-57页
   (一) 50 年代决议和规定第54-55页
   (二) 80 年代部门规章第55-56页
   (三) 1991 年《著作权法》第56-57页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归属制度的成就及其不足第57-65页
  一、 立法成就第58-59页
  二、 立法存在的不足第59-65页
   (一) 法律特别规定的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第59-62页
   (二) 允许约定的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第62-65页
第三章 法律特别规定的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第65-112页
 第一节 法人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第65-76页
  一、 立法存在的不足第65-71页
   (一)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不符合创作行为要求第66-67页
   (二) 法人作品与特殊职务作品概念相似第67-70页
   (三) 法人作品与委托作品权属交叉第70-71页
  二、 “法人作者”的国外立法实践第71-73页
   (一) “法人作者”出现在极个别国家第71-72页
   (二) 法人取得原始著作权的途径第72-73页
  三、 法人作品著作权归属立法建议第73-76页
   (一) 取消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的规定第73-74页
   (二) 取消法人作品制度的立法思路第74-76页
 第二节 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第76-94页
  一、 立法存在的不足第78-82页
   (一) 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界限模糊第78-82页
   (二) 允许自行约定权利归属欠缺第82页
   (三) 著作人身权归属的分割第82页
  二、 国外立法实践第82-90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雇佣作品权利归属原则第83-84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职务作品权利归属原则第84-87页
   (三) 职务作品权利归属原则的评判与借鉴第87-90页
  三、 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立法建议第90-94页
   (一) 不区分一般职务作品与特殊职务作品第91页
   (二) 职务作品的著作财产权归属允许约定第91-93页
   (三) 著作人身权归属不应割裂第93-94页
 第三节 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第94-112页
  一、 立法存在的不足第95-102页
   (一) 权利主体界定困难第95-98页
   (二) 原作品作者与视听作品关系第98-102页
  二、 国外立法实践第102-107页
   (一) 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立法例第102-105页
   (二) 原作品作者与视听作品关系第105-107页
  三、 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立法建议第107-112页
   (一) 允许约定著作财产权归属第108-109页
   (二) 原作品作者在视听作品中的法律地位第109-110页
   (三) 条文内容的表述第110-112页
第四章 允许约定的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第112-133页
 第一节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第112-127页
  一、 立法存在的不足第113-116页
   (一) 可约定归属的“著作权”的理解第113页
   (二) 著作人身权可否依合同转让第113-116页
  二、 国外立法实践第116-122页
   (一) 委托作品著作权的不同归属第116-120页
   (二) 著作人身权的立法规定第120-122页
  三、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立法建议第122-127页
   (一) 委托人依约定仅享有著作财产权第123-124页
   (二) 受托人著作人身权的保护第124-127页
 第二节 自传体作品权利归属问题研究第127-133页
  一、 自传体作品权属纠纷处理原则第127-129页
  二、 自传体作品著作权归属司法解释的不足第129-130页
   (一) 权利归属的不同意见第129-130页
   (二) 约定归属的“著作权”问题第130页
   (三) 执笔人或者整理人获得报酬的问题第130页
  三、 自传体作品著作权归属司法解释的完善建议第130-133页
结论第133-140页
 一、 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应与时俱进第133-135页
 二、 修改著作权归属立法内容的建议第135-140页
  (一) 坚持“作者权体系”立法原则第135-136页
  (二) 更加注重私权保护与利益平衡第136-138页
  (三) 完善并协调好特殊作品权属规定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8页
 一、 著作及译著类第140-142页
 二、 编著类第142页
 三、 杂志类第142-144页
 四、 中文网站类第144-145页
 五、 中译论著类第145页
 六、 外文案例类第145-146页
 七、 外文论著类第146-147页
 八、 外文论文类第147-14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8-149页
 一、 书籍类第148页
 二、 论文类第148-149页
后记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辩视角下商标权限制体系研究
下一篇:市场操纵犯罪的机理与规制:法律与金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