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 ·脉搏波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血压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 ·研究目标和方向 | 第11-12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2-13页 |
| 第2章 脉搏波检测的理论基础 | 第13-27页 |
| ·医学原理 | 第13-16页 |
| ·血流动力学理论 | 第13-14页 |
| ·动脉弹性腔理论 | 第14-16页 |
| ·动脉脉搏波理论 | 第16-20页 |
| ·脉搏波的形成机理 | 第17页 |
| ·脉搏波的传播特性 | 第17-18页 |
| ·脉搏波的波形特征 | 第18-20页 |
| ·脉搏波信号的分析处理 | 第20-26页 |
| ·脉搏波信号的特点 | 第20页 |
| ·脉搏波信号的噪声和干扰 | 第20-21页 |
| ·脉搏波信号的常用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 ·脉搏波信号的特征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无创连续血压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27-41页 |
| ·动脉血压理论 | 第27-29页 |
| ·动脉血压的形成机理 | 第27-28页 |
|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 ·无创血压测量方法 | 第29-31页 |
| ·听诊法 | 第29页 |
| ·示波法 | 第29-30页 |
| ·恒定容积法 | 第30-31页 |
| ·动脉张力测定法 | 第31页 |
| ·脉搏波速(传导时间)测定法 | 第31页 |
| ·基于示波法的动脉血压的测量 | 第31-38页 |
| ·示波法原理 | 第31-32页 |
| ·脉搏信号的提取 | 第32-36页 |
| ·收缩压、舒张压的判定方法 | 第36-38页 |
| ·主要心血管参数的计算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 | 第41-56页 |
| ·硬件电路及接口设计 | 第41-48页 |
| ·系统整体结构概述 | 第41页 |
| ·嵌入式微处理器 | 第41-42页 |
| ·信号采集 | 第42-45页 |
| ·充/放气控制 | 第45-46页 |
| ·SD 卡存储 | 第46-47页 |
| ·USB 通信 | 第47-48页 |
| ·软件程序设计 | 第48-55页 |
| ·系统总体功能 | 第48-50页 |
| ·μC/OS-Ⅱ 操作系统 | 第50-51页 |
| ·血压测量 | 第51-52页 |
| ·脉搏波分离 | 第52-53页 |
| ·波形显示 | 第53-54页 |
| ·数据存储与上传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 | 第56-62页 |
| ·系统主要功能测试 | 第56-58页 |
| ·基于 HHT 的脉搏波信号分析 | 第58-60页 |
| ·系统准确性评价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2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