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概述第11-22页
 一、 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的概念第11-17页
  (一) 城市居民社区概述第11-13页
  (二) 城市居民社区的主要纠纷类型第13-14页
  (三) 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的内涵第14-17页
 二、 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的特征第17-22页
  (一) 纠纷主体和纠纷类型的多元化第18-19页
  (二) 基层社会组织的权威较弱第19页
  (三) 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专业化较强第19-20页
  (四) 诉讼理念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冲击第20-22页
第二章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2-31页
 一、 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法律法规之不足第22-25页
  (一) 定位不明第22-23页
  (二) 适用范围过窄第23-24页
  (三) 程序规定简单第24-25页
 二、 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具体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第25-31页
  (一) 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民间性弱化第25-26页
  (二) 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经费缺乏保障第26-27页
  (三) 调解员素质参差不齐第27-28页
  (四) 纠纷多元化对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的挑战第28-31页
第三章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第31-45页
 一、 境外 ADR 制度的借鉴第31-35页
  (一) ADR 制度概述第31-33页
  (二)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3-35页
 二、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制度的立法完善第35-39页
  (一) 扩大人民调解的适用范围第35-36页
  (二) 完善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的程序第36-37页
  (三) 加强司法确认的合法性审查第37-39页
 三、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第39-45页
  (一) 推动人民调解向专业型转变第39页
  (二) 减少公权力对城市居民社区人民调解的渗透第39-41页
  (三) 尝试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渠道第41-42页
  (四) 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调解机构第42-43页
  (五)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全证据公证实务研究
下一篇: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