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中的犹太意识—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14-16页 |
·伯纳德·马拉默德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第14-15页 |
·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研究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国外对马拉默德小说的研究 | 第17-19页 |
·国内对马拉默德及其作品的研究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2-25页 |
第二章 马拉默德与犹太性 | 第25-43页 |
第一节 何为犹太性 | 第25-34页 |
·犹太性产生的土壤 | 第25-28页 |
·犹太性下的民族意识 | 第28-32页 |
·犹太性的存在方式与结构 | 第32-34页 |
第二节 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犹太性 | 第34-38页 |
·美国性中的犹太意识 | 第34-36页 |
·犹太性的文学表现 | 第36-38页 |
第三节 马拉默德笔下的犹太性 | 第38-43页 |
第三章 犹太意识流变中的民族关系 | 第43-70页 |
第一节 民族冲突与排犹主义 | 第43-51页 |
·历史性中的排犹境像 | 第43-45页 |
·文化镜像下的排犹主义 | 第45-49页 |
·排犹下的文化造就 | 第49-51页 |
第二节 民族性的流变与融合 | 第51-63页 |
·寓言中的民族对立 | 第53-55页 |
·矛盾的民族性表现 | 第55-58页 |
·新的生活:政治、民族与生存 | 第58-61页 |
·民族性的淡漠与融合 | 第61-63页 |
第三节 流变中的民族价值与身份 | 第63-70页 |
·民族间的相互救赎 | 第64-66页 |
·民族意识的淡化 | 第66-70页 |
第四章 犹太意识下的伦理道德观流变 | 第70-94页 |
第一节 犹太式受难的伦理道德教化 | 第71-78页 |
·罗伊的犹太精神追寻 | 第71-75页 |
·美国梦下的犹太受难意识 | 第75-78页 |
第二节 犹太式伦理道德的转化 | 第78-87页 |
·莫里斯的受难与伦理道德思想 | 第78-82页 |
·弗兰克的成长与伦理道德超越 | 第82-87页 |
第三节 犹太式救赎的伦理道德表现 | 第87-94页 |
·永恒不变的犹太主题 | 第87-90页 |
·犹太式救赎—犹太意识的伦理道德表现 | 第90-94页 |
第五章 犹太女性形象的转变—流变中的女性意识 | 第94-130页 |
第一节 犹太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第94-97页 |
第二节 从传统意识到现代意识 | 第97-105页 |
·艾达思想中的“我—它”关系 | 第97-101页 |
·海伦意识中的“我—你”关系 | 第101-105页 |
第三节 女性形象的母性角色 | 第105-117页 |
·埃利斯:传统圣母形象的再现 | 第105-109页 |
·波琳:田园式的母性形象 | 第109-113页 |
·拉伊莎:坚强、独立、自尊的母性形象 | 第113-117页 |
第四节 突破传统牢笼的“性解放”意识 | 第117-130页 |
·斯特拉与露西:犹太传统意识的颠覆者 | 第120-126页 |
·芬妮:性自由的化身 | 第126-13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