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静态电压稳定的分析方法和指标 | 第15-18页 |
·电压稳定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静态电压稳定的指标 | 第17-18页 |
·无功潮流优化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 第18-26页 |
·无功潮流优化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无功潮流优化求解算法 | 第20-24页 |
·多目标无功潮流优化 | 第24-26页 |
·免疫算法 | 第26-29页 |
·免疫系统的介绍 | 第26-27页 |
·免疫优化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免疫算法和遗传算法的区别 | 第2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提高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多目标无功潮流优化 | 第31-48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收敛潮流的雅可比矩阵最小模特征值 | 第32-34页 |
·考虑静态电压稳定的无功潮流优化数学模型 | 第34-37页 |
·变量约束条件 | 第34-35页 |
·潮流约束方程 | 第35页 |
·目标函数 | 第35-36页 |
·特征值指标在无功潮流优化中应用的有效性分析 | 第36-37页 |
·多目标函数的处理 | 第37-38页 |
·多目标优化的自适应免疫算法 | 第38-40页 |
·多目标优化的自适应免疫算法 | 第38页 |
·自适应免疫优化算法 | 第38-39页 |
·局部亲和力和整体亲和力 | 第39-40页 |
·收敛性分析 | 第40页 |
·MOAIA 在无功潮流优化中应用 | 第40-44页 |
·抗体的编码和解码 | 第40-41页 |
·抗体的产生 | 第41页 |
·新抗体的产生 | 第41-42页 |
·抗体和抗体的相似度 | 第42页 |
·免疫算法迭代结束条件 | 第42页 |
·基于MOAIA 的无功潮流优化主要步骤和流程图 | 第42-44页 |
·算例 | 第44-47页 |
·测试系统参数 | 第44页 |
·比较算法 | 第44页 |
·算例1:IEEE-30 节点系统 | 第44-46页 |
·算例2:84 节点系统 | 第46-47页 |
·分析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提高系统无功备用容量的多目标无功潮流优化 | 第48-68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发电机无功备用容量数学建模 | 第49-50页 |
·基于免疫-中心点聚类算法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 第50-56页 |
·空间电气距离定义 | 第51-53页 |
·免疫-中心点聚类算法 | 第53-54页 |
·基于免疫-中心点聚类算法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 第54-56页 |
·系统无功备用容量计算 | 第56-59页 |
·考虑提高系统无功备用容量的无功潮流优化数学模型及求解 | 第59-61页 |
·提高系统无功备用容量的无功潮流优化数学模型 | 第59-60页 |
·优化求解算法 | 第60页 |
·提高系统无功备用容量的优化计算步骤 | 第60-61页 |
·算例 | 第61-67页 |
·算例1: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 第61-64页 |
·算例2:提高系统无功备用容量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考虑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的多目标无功潮流优化 | 第68-90页 |
·引言 | 第68页 |
·可用输电能力介绍 | 第68-72页 |
·输电能力的基本概念 | 第68-69页 |
·可用输电能力主要计算方法 | 第69-71页 |
·考虑电压稳定的ATC 计算 | 第71-72页 |
·基于线路P-Q 电压稳定域的ATC 计算 | 第72-82页 |
·基于线路的电压稳定裕度指标 | 第72-73页 |
·线路P-Q 电压稳定域运行曲线 | 第73-76页 |
·线路稳定运行范围 | 第76页 |
·线路潮流分布因子 | 第76-78页 |
·线路稳定运行极限点的确定 | 第78-81页 |
·系统ATC 计算 | 第81-82页 |
·基于线路P-Q 电压稳定域的ATC 计算步骤 | 第82页 |
·无功潮流优化对系统ATC 影响的分析 | 第82-83页 |
·提高系统ATC 的无功潮流优化数学模型及求解 | 第83-85页 |
·数学模型 | 第83-84页 |
·求解方法 | 第84页 |
·考虑提高系统ATC 无功潮流优化流程图 | 第84-85页 |
·算例 | 第85-89页 |
·算例1:4 节点系统 | 第85-86页 |
·算例2:IEEE-30 节点系统 | 第86-88页 |
·算例3:84 节点系统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多目标日无功潮流优化 | 第90-112页 |
·引言 | 第90-91页 |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无功辅助服务 | 第91-92页 |
·无功辅助服务的特点 | 第91-92页 |
·电力市场环境下无功服务的获取 | 第92页 |
·无功成本分析 | 第92-95页 |
·发电侧无功成本分析 | 第93-94页 |
·电容器/电抗器的无功生产成本 | 第94页 |
·无功成本的划分 | 第94-95页 |
·日无功潮流优化 | 第95-97页 |
·普通日无功潮流优化 | 第95-96页 |
·日无功潮流优化求解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 第96-97页 |
·日无功潮流优化断面的选择 | 第97-99页 |
·系统的负荷综合变化 | 第97-98页 |
·优化断面的选择 | 第98-99页 |
·无功成本的计算 | 第99-100页 |
·发电机无功成本的计算 | 第99-100页 |
·系统总无功成本的计算 | 第100页 |
·考虑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日无功潮流优化数学模型 | 第100-103页 |
·目标函数 | 第101页 |
·约束条件 | 第101-103页 |
·日无功潮流优化求解及流程 | 第103-104页 |
·算例 | 第104-111页 |
·算例1:IEEE-30 节点系统 | 第104-108页 |
·算例2:84 节点系统 | 第108-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12-113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