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借贷声誉研究--理论与征信中心实践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1. 导论第16-32页
   ·选题的意图第16-18页
   ·借贷声誉的含义第18-20页
   ·理论背景第20-27页
     ·重复博弃理论第21-24页
     ·信息不完全和交易成本理论第24-27页
   ·现实意义第27-29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9-30页
   ·结构安排和创新点第30-32页
2. 文献综述第32-42页
   ·借贷声誉的效应第32-35页
     ·借贷声誉的契约执行效应第32-33页
     ·借贷声誉的行为改变效应第33-34页
     ·借贷声誉的抵押替代效应第34页
     ·借贷声誉的价格效应第34-35页
   ·借贷声誉的建立、保持和利用第35-36页
   ·借贷声誉的脆弱性第36-37页
   ·双边声誉机制——关系型借贷第37-38页
   ·第三方声誉组织第38-40页
   ·国际借贷市场中的声誉第40页
   ·评价第40-42页
3. 借贷声誉均衡第42-62页
   ·引言第42-43页
   ·不完美公共监督的借贷声誉模型第43-52页
     ·借贷博弈的配给均衡第45-47页
     ·不完美公共监督的借贷声誉均衡第47-51页
     ·声誉价值第51-52页
   ·声誉效应第52-55页
   ·初始信念第55-56页
   ·声誉的动态特征第56-60页
     ·声誉的建立第56-58页
     ·声誉的利用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4. 借贷声誉与利率第62-83页
   ·引言第62页
   ·基本模型第62-71页
     ·模型背景第62-64页
     ·重复借贷博弈中的努力水平选择第64-71页
   ·给定努力水平下的利率第71-72页
   ·结束期:接近边界T的决策分析第72-76页
   ·长时期下声誉的动态分析第76-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5. 借贷声誉与交易量第83-97页
   ·引言第83-84页
   ·基本模型第84-92页
     ·模型背景第84-85页
     ·不完美监督的借贷声誉模型第85页
     ·重复博弈的最末一期第85-88页
     ·重复博弈的申请和贷款决策第88-92页
   ·声誉的价值第92-94页
   ·声誉的效应第94-95页
   ·交易量的动态变化第95-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6. 借贷声誉均衡(续)第97-111页
   ·引言第97-98页
   ·完美公共监督的借贷声誉模型第98-105页
     ·单次借贷博弈第98-100页
     ·重复借贷博弈的声誉均衡第100-105页
     ·声誉价值第105页
   ·声誉效应第105-106页
   ·比较静态推论第106-107页
   ·声誉机制的环节第107-108页
   ·声誉与外在执行机制的关系第108-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7. 征信中心及其活动第111-126页
   ·引言第111-112页
   ·征信的含义第112-115页
     ·征信的概念和征信活动的演变第112-114页
     ·需区分的几个概念第114-115页
   ·征信中心业务活动第115-120页
     ·数据采集第116-118页
     ·产品和服务第118-120页
   ·数据处理第120-123页
   ·数据管控第123-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8. 征信作用机制第126-145页
   ·引言第126页
   ·固定期限的借贷声誉模型第126-132页
     ·基础博弈第127-128页
     ·信息搜索第128-129页
     ·战略和均衡第129-132页
   ·特殊情形第132-140页
     ·声誉动态特征第136-140页
   ·不同的成本函数第140-143页
     ·幂成本第140-141页
     ·零成本第141-142页
     ·固定成本第142页
     ·线性成本第142-143页
   ·征信中心计价方式第143-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9. 征信规制第145-151页
   ·引言第145-146页
   ·规制框架第146-147页
   ·应用范围第147-148页
   ·强制报送数据第148页
   ·不良信息保存期限第148-150页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10. 结论与展望第151-160页
   ·结论-理性选择范式下的借贷声誉第151-153页
   ·理性选择范式的不足第153-156页
     ·主观预期效用理论的不适性第153-154页
     ·心理学对于信用的研究第154-156页
   ·展望第156-160页
     ·声誉与制度、风俗、习惯第156-158页
     ·大数据时代的借贷声誉第158-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5页
附录1第165-166页
附录2第166-168页
后记第168-169页
致谢第169-170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下一篇:市场潜力在经济发展若干问题中的影响--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