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4页 |
·研究缘起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研究设计与分析路径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路线 | 第22-23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基础理论 | 第24-34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基本理论 | 第24-28页 |
·“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法” | 第24-26页 |
·影响因素及功能 | 第26-28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市场规制理论 | 第28-29页 |
·宏观调控理论 | 第29页 |
·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 | 第29-3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0-31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31-34页 |
·公共品理论 | 第31页 |
·产业安全理论 | 第31-32页 |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现状考量 | 第34-51页 |
·我国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实证调查 | 第34-39页 |
·实证调查情况的分析 | 第34-38页 |
·实证调查结论的分析 | 第38-39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的现状剖析 | 第39-45页 |
·农业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剖析 | 第39-41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重要纲领性文件分析 | 第41-43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现状剖析 | 第43-45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 第45-48页 |
·种子产业政策缺失、战略规划不明确 | 第46页 |
·种子产业政策扶持种子产业发展力度偏弱 | 第46-47页 |
·种子行业政策多变,缺少必要的稳定性 | 第47页 |
·种子产业政策重点模糊,缺少相应的针对性 | 第47页 |
·种子产业政策杂乱,协调度不够 | 第47-48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48-51页 |
·利益分配不均衡:是法律问题形成的因素之一 | 第48页 |
·主体局限性较大:是法律问题形成的因素之二 | 第48-49页 |
·区域协同度不足:是法律问题形成的因素之三 | 第49页 |
·监督环节不畅通:是法律问题形成的因素之四 | 第49页 |
·保障制度不完善:是法律问题形成的因素之五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国外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相关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 第51-58页 |
·国外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发展的概述 | 第51-55页 |
·美国——鼓励科技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并重的种子产业政策 | 第51-53页 |
·法国——以新品种选育与组织化管理为特色的种子产业政策 | 第53-54页 |
·波兰——国家集中控制本国种子产业发展 | 第54-55页 |
·印度——重视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种子产业政策 | 第55页 |
·国外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55-58页 |
·健全的法律推动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 | 第55页 |
·创新的体制促进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 | 第55-56页 |
·坚持农作物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 第56页 |
·发挥行业协会在种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56-57页 |
·基于政策的整体性,注重种业发展战略利益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 第58-77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内涵 | 第58-59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 | 第59-60页 |
·突出重点原则 | 第59页 |
·协调发展原则 | 第59-60页 |
·企业主体原则 | 第60页 |
·公平竞争原则 | 第60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目标取向 | 第60-63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宏观目标取向 | 第60-61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微观目标取向 | 第61-63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内容框架 | 第63-77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组织架构 | 第64-66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项目表 | 第66-67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 | 第67-77页 |
第六章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发展的法律保障 | 第77-87页 |
·提供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 第77页 |
·完善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制度 | 第77-81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主体法律制度 | 第78-79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科技创新制度 | 第79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市场准入制度 | 第79-81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监督管理制度 | 第81页 |
·农业种子产业政策风险防控制度 | 第81页 |
·建立农业种子产业政策实施的运行保障机制 | 第81-83页 |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构建宏观运行保障机制 | 第82页 |
·培育种子产业链中介组织,构建社会组织运行保障机制 | 第82-83页 |
·构建种子产业政策的市场行为运行保障机制 | 第83页 |
·重视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可持续运行保障机制 | 第83页 |
·推进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83-87页 |
·我国种业发展的起点与立足点:保护农民权益 | 第83-84页 |
·推动我国种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健全法律法规 | 第84页 |
·健全我国农业种子种质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 第84-85页 |
·重视种业科研机制与人才机制构建的并举 | 第85页 |
·推动我国种业发展国际化新机制的建立 | 第85-87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87-90页 |
·研究结论 | 第87-88页 |
·从各个层面提供农业种子产业政策法律保障 | 第87-88页 |
·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政策》 | 第88页 |
·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第88页 |
·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制定统一战略:推动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 第89页 |
·构建我国农业种子产业动态持续发展的社会机制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附录1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97-99页 |
附录2 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研究 | 第99-100页 |
附录3 调查问卷样卷 | 第100-103页 |
附录4 访谈提纲样卷 | 第103-104页 |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种子产业发展政策》草案 | 第104-108页 |
附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草案 | 第108-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