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概述 | 第10-13页 |
·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原理 | 第10-11页 |
·管材内高压成形的技术特点 | 第11-12页 |
·管材内高压成形的常见缺陷形式 | 第12-13页 |
·内高压成形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内高压成形技术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课题来源与项目支持 | 第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柔性内高压成形装备的开发 | 第18-26页 |
·柔性内高压成形装备开发的背景 | 第18页 |
·柔性内高压成形设备的组成 | 第18-19页 |
·柔性内高压成形机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 第19-20页 |
·关键技术指标 | 第20-24页 |
·变锁模力 | 第20-23页 |
·变轴线加载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的质量控制实验研究 | 第26-44页 |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 CAE 分析 | 第26-29页 |
·DYNAFORM 在内高压成形数值分析中应用 | 第26-27页 |
·几何模型建立 | 第27-28页 |
·边界条件 | 第28页 |
·网格划分 | 第28页 |
·材料性能 | 第28-29页 |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工艺实验 | 第29-33页 |
·实验材料与装备 | 第29-30页 |
·基于逆向的 CAE 分析与优化 | 第30-32页 |
·确定方案 | 第32页 |
·成形过程中压力的确定 | 第32页 |
·成形过程中补料量的确定 | 第32页 |
·产品的成形过程 | 第32-33页 |
·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第33-38页 |
·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第33-36页 |
·圆角半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摩擦系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工艺对零件壁厚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综合评价指标 | 第40-41页 |
·不同的加载方式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线性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折线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 第44-61页 |
·内高压成形过程中的材料塑性流动性及成形过程控制 | 第44-46页 |
·内高压成形过程中的材料塑性流动性 | 第44页 |
·管材内高压成形工艺控制策略研究 | 第44-46页 |
·基于局部摩擦控制的内高压成形质量控制策略 | 第46-49页 |
·局部摩擦控制的机理 | 第46-48页 |
·基于局部摩擦控制的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实验 | 第48-49页 |
·基于补料贡献率的内高压成形质量控制策略 | 第49-54页 |
·补料贡献率和相对补料贡献率 | 第49-50页 |
·基于补料贡献率的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实验与模拟 | 第50-52页 |
·模拟模型和实验设置 | 第50-51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1-52页 |
·基于成形过程的补料贡献率研究 | 第52-54页 |
·基于变轴线补料的内高压成形质量控制策略 | 第54-57页 |
·两种不同工艺过程对比 | 第55-56页 |
·成形性能实验分析 | 第56-57页 |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7页 |
·基于局部储料的内高压成形质量控制策略 | 第57-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页 |
第五章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加载路径模糊控制优化 | 第61-74页 |
·自优化模糊控制技术 | 第62页 |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自适应模拟 | 第62-65页 |
·自适应思路框架 | 第63-64页 |
·数据的读取和输入 | 第64-65页 |
·基于 MATLAB 的模糊控制系统开发 | 第65-72页 |
·模糊推理过程 | 第66页 |
·模糊控制策略 | 第66-67页 |
·模糊输入输出 | 第67-69页 |
·输入归属函数 | 第67-68页 |
·输出归属函数 | 第68-69页 |
·规则库的建立 | 第69-70页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两组不同的加载路径模拟结果对比 | 第70-71页 |
·两组不同加载路径沿轴线壁厚分布的对比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