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14-23页 |
1.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西医诊断标准 | 第14页 |
3.中医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4.纳入标准 | 第15页 |
5.排除标准 | 第15页 |
6.剔除标准 | 第15页 |
7.中止标准 | 第15页 |
8.腹泻程度评分标准 | 第15-16页 |
9.病例入组情况 | 第16页 |
10.病例基数比较 | 第16-17页 |
11.治疗模式 | 第17-18页 |
12.观察指标 | 第18-19页 |
13.疗效判定标准 | 第19页 |
14.不良反应观察 | 第19-20页 |
15.治疗结果分析 | 第20-22页 |
16.治疗小结 | 第22-23页 |
二、讨论 | 第23-35页 |
1.脾肾阳虚为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根本病机 | 第23-24页 |
2.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与太阴、少阴症治关系 | 第24-25页 |
3.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机制探讨 | 第25-27页 |
4.加味参苓白术散的基础研究 | 第27-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录 | 第39-50页 |
附录 1:综述 | 第39-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2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