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1章 赣州福寿沟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0-15页 |
·古代赣州的城市形成 | 第10-12页 |
·汉代之前的赣州 | 第10-11页 |
·唐宋时期的赣州城 | 第11-12页 |
·赣州福寿沟的设计者和使用者 | 第12-15页 |
·赣州福寿沟的设计者 | 第12-13页 |
·赣州福寿沟的使用者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赣州福寿沟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况 | 第15-29页 |
·赣州福寿沟的历史发展脉络及遗址现状 | 第15-20页 |
·赣州福寿沟的历史发展脉络 | 第15-18页 |
·赣州福寿沟的遗址现状 | 第18-20页 |
·赣州福寿沟的构造、功能及材料与工艺 | 第20-28页 |
·赣州福寿沟的构造 | 第21-26页 |
·赣州福寿沟的功能 | 第26-27页 |
·赣州福寿沟的材料与工艺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赣州福寿沟的文化内涵 | 第29-35页 |
·趋吉避凶的堪舆文化与赣州城城址的选择 | 第29-31页 |
·赣派风水术的形成发展 | 第29-30页 |
·赣派风水创始人杨筠松与赣州城城址的确定 | 第30-31页 |
·吉祥文字与赣州福寿沟整体规划设计 | 第31-33页 |
·赣州福寿沟整体规划设计中“福”、“寿”二字的运用 | 第31-32页 |
·影响赣州福寿沟规划设计的北宋理学 | 第32-33页 |
·吉祥图形与赣州福寿沟的排水孔设计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赣州福寿沟与国内外类似排水系统的比较 | 第35-48页 |
·与国内类似城市排水系统的比较 | 第35-40页 |
·与青岛“德式下水道”比较 | 第35-37页 |
·与北京紫禁城地下排水系统的比较 | 第37-40页 |
·与国外类似城市排水系统的比较 | 第40-47页 |
·与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比较 | 第40-44页 |
·与日本地下排水系统比较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赣州福寿沟对当下城市地下规划设计的价值 | 第48-54页 |
·遵循自然规律兼具全局性、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 | 第48-49页 |
·应从实用性与艺术性多方面借鉴 | 第49-53页 |
·构造方面 | 第49-50页 |
·材料工艺方面 | 第50-51页 |
·养护与宣传方面 | 第51-52页 |
·艺术性方面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