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产区丹参内生真菌组成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 2. 丹参内生真菌纯培养分析 | 第16-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16-17页 |
|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 ·主要试剂 | 第16-17页 |
| ·试验方法 | 第17-23页 |
| ·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和保存 | 第17页 |
| ·内生真菌的PCR-DGGE分析 | 第17-22页 |
| ·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 | 第22-23页 |
| ·试验结果 | 第23-30页 |
| ·内生真菌DNA电泳检测结果 | 第24页 |
| ·内生真菌ITS区特异性扩增结果 | 第24-25页 |
| ·DGGE分析结果 | 第25-3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0页 |
| 3. 丹参内生真菌的非纯培养分析 | 第30-50页 |
|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 ·试验仪器 | 第31页 |
|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7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2-34页 |
| ·真菌ITS区特异性扩增 | 第34页 |
| ·DGGE分析 | 第34-37页 |
| ·试验结果 | 第37-49页 |
| ·DNA提取结果 | 第37-38页 |
| ·PCR结果 | 第38页 |
| ·内生真菌DGGE分析 | 第38-41页 |
| ·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 第41-43页 |
| ·克隆及测序结果 | 第43-47页 |
| ·纯培法与非纯培法的比较 | 第47-4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9-50页 |
| 4. 内生真菌对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 | 第50-60页 |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0-51页 |
| ·试验仪器 | 第50-51页 |
|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 ·试验方法 | 第51-58页 |
| ·丹参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51-52页 |
| ·丹参悬浮培养物与内生真菌共培养 | 第52页 |
| ·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52-58页 |
| ·试验结果 | 第58-59页 |
| ·样品测定结果 | 第58-5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59-60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创新点 | 第61-62页 |
| ·讨论 | 第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文献综述 | 第6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图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