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层开挖对既有建筑桩基承载性状影响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既有建筑增层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桩基承载性状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开挖对桩基影响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7页 |
第2章 案例背景及理论模型 | 第27-33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案例背景介绍 | 第28-29页 |
·理论模型建立 | 第29-32页 |
·简单公式法 | 第29-30页 |
·Mindlin应力解法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开挖条件下桩侧阻力 | 第33-47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古典计算公式 | 第34-35页 |
·理论公式推导 | 第35-37页 |
·数值建模分析 | 第37-39页 |
·理论与数值结果 | 第39-41页 |
·侧阻损失比 | 第41-44页 |
·开挖宽度影响 | 第42页 |
·开挖深度影响 | 第42-43页 |
·土体内摩擦角影响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4章 开挖条件下桩端阻力 | 第47-63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古典计算公式 | 第48-50页 |
·理论公式推导 | 第50-55页 |
·数值建模分析 | 第55-56页 |
·理论与数值结果 | 第56-57页 |
·端阻损失比 | 第57-60页 |
·开挖宽度影响 | 第57-58页 |
·开挖深度影响 | 第58-59页 |
·桩端参数影响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5章 开挖对桩基承载刚度影响 | 第63-79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荷载传递法 | 第64-66页 |
·双曲线模型 | 第66-69页 |
·桩侧传递函数 | 第66-68页 |
·桩端传递函数 | 第68-69页 |
·承载刚度曲线 | 第69-71页 |
·桩侧刚度曲线 | 第69-70页 |
·桩端刚度曲线 | 第70-71页 |
·荷载-沉降计算 | 第71-73页 |
·计算步骤 | 第71-72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桩侧和桩端刚度 | 第73-77页 |
·开挖深度影响 | 第74页 |
·卸荷比影响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开挖对群桩影响数值分析 | 第79-95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数值分析基本理论 | 第80-83页 |
·土体模型选取 | 第80-81页 |
·计算域大小 | 第81-82页 |
·桩土接触面处理 | 第82页 |
·单元的冻结或激活 | 第82-83页 |
·模型及计算 | 第83-86页 |
·模型建立 | 第83-84页 |
·计算参数 | 第84-85页 |
·分析步骤 | 第85-8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6-90页 |
·荷载-沉降曲线 | 第86页 |
·桩身轴力 | 第86-87页 |
·桩侧阻力 | 第87-88页 |
·端阻比 | 第88-89页 |
·土体回弹 | 第89-90页 |
·参数分析 | 第90-94页 |
·桩端土体刚度影响 | 第90-92页 |
·增层开挖深度影响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9页 |
·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95-97页 |
·究建议与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1页 |
作者简介 | 第11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