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数据聚合问题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27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聚合技术的概述 | 第14-23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聚合技术概述 | 第14-16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聚合技术的安全问题 | 第16-23页 |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23-25页 |
·论文结构 | 第25-27页 |
2 基于同态加密的安全数据聚合算法研究 | 第27-47页 |
·引言 | 第27页 |
·椭圆曲线密码系统的应用 | 第27-29页 |
·安全数据聚合算法SDA | 第29-31页 |
·SDA算法原理 | 第29-30页 |
·SDA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区域层簇式的安全数据聚合算法ISHDA | 第31-38页 |
·网络模型 | 第31-32页 |
·安全模型 | 第32-33页 |
·公开、私有密钥的生成 | 第33页 |
·加密算法 | 第33-34页 |
·聚合算法 | 第34页 |
·解密算法 | 第34页 |
·数据完整性保护 | 第34-35页 |
·数据聚合范例 | 第35-38页 |
·安全分析 | 第38-39页 |
·性能分析 | 第39-45页 |
·区域层簇式方案的优点和可行性 | 第39-40页 |
·区域层簇式密钥管理方案的安全性 | 第40页 |
·计算负载分析 | 第40-41页 |
·通信消耗分析 | 第41-43页 |
·聚合精确度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3 高效和可靠的信任管理模型研究 | 第47-67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信任管理机制概述 | 第48-50页 |
·信任的基本概念 | 第48-49页 |
·信任的性质 | 第49页 |
·声誉和信任的关系 | 第49页 |
·信任管理机制的主要工作 | 第49-50页 |
·高效和可靠的信任管理模型iRTEDA | 第50-58页 |
·Beta管理模型 | 第50-51页 |
·数据聚合的信任管理框架 | 第51-52页 |
·节点的信任值计算 | 第52-53页 |
·节点能量参量引入对聚合节点选取的影响 | 第53-54页 |
·节点链路关系对数据传输信任管理的影响 | 第54-55页 |
·修复机制的引入 | 第55-58页 |
·仿真和分析 | 第58-64页 |
·声誉值和妥协节点数量之间的影响 | 第59-60页 |
·数据聚合的精确度 | 第60-61页 |
·数据聚合中路由选择的可靠性 | 第61-63页 |
·能量消耗和生命周期的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4 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 | 第67-8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数据分割技术SMART | 第68-69页 |
·SMART方案简介 | 第68-69页 |
·SMART方案的特征 | 第69页 |
·网络模型和设计目标 | 第69-71页 |
·网络模型 | 第70页 |
·设计目标 | 第70-71页 |
·基于差异性分割的安全数据聚合算法HEEPP | 第71-77页 |
·构建层级聚合树 | 第71-73页 |
·层级聚合树结构的影响 | 第73-74页 |
·引入概率分布对分割技术的影响 | 第74页 |
·数据的切片和分配 | 第74-75页 |
·数据的合并和混合 | 第75-76页 |
·数据的加密、上传和聚合 | 第76页 |
·数据查询机制 | 第76-77页 |
·仿真和分析 | 第77-85页 |
·通信负载的分析 | 第78-81页 |
·隐私保护度的分析 | 第81-82页 |
·数据聚合的精确度分析 | 第82-83页 |
·数据的完整性分析 | 第83页 |
·计算负载的分析 | 第83-84页 |
·整体能量消耗的分析 | 第84-85页 |
·不同概率分布对数据聚合的影响 | 第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5 基于二次剩余定理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 第87-101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二次剩余理论的应用 | 第88-89页 |
·基于二次剩余定理的认证协议AMQR | 第89-95页 |
·密钥的预分布 | 第90页 |
·认证器的创建 | 第90-91页 |
·认证器的更新 | 第91页 |
·网络部署阶段 | 第91-93页 |
·主密钥的保护措施 | 第93页 |
·认证过程 | 第93-95页 |
·安全分析 | 第95-99页 |
·性能分析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1-102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02-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作者简历 | 第115-11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