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0-11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基本观点及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 基本观点 | 第11-12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和现实演进 | 第13-17页 |
一、产业结构的涵义 | 第13页 |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 | 第13-14页 |
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一般规律 | 第14-15页 |
四、产业结构调整在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表现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绿色转型的关系 | 第17-21页 |
一、绿色转型的本质内涵 | 第17页 |
二、绿色转型的意义 | 第17-19页 |
(一) 绿色转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要求 | 第17页 |
(二) 绿色转型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第17-18页 |
(三) 绿色转型是应对绿色全球化趋势的基本要求 | 第18页 |
(四) 绿色转型是创新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18页 |
(五) 绿色转型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 第18-19页 |
(六) 绿色转型是区域经济竞争的策略要求 | 第19页 |
三、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绿色转型的关系 | 第19-21页 |
(一)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实现绿色转型 | 第19-20页 |
(二) 绿色转型是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 | 第20页 |
(三)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绿色转型目标的一致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恩施州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 第21-29页 |
一、恩施州的地域概况 | 第21-22页 |
二、恩施州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一) 烟草产业 | 第22页 |
(二) 茶叶产业 | 第22-23页 |
(三) 魔芋产业 | 第23页 |
(四) 中药材产业 | 第23-24页 |
(五) 畜牧产业 | 第24-25页 |
(六) 旅游产业 | 第25页 |
三、恩施州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一) 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 第25-26页 |
(二) 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 | 第26页 |
(三) 农村产业建设投入不足 | 第26页 |
(四) 经济结构单一,农村产业效益不高 | 第26页 |
四、恩施州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转型的现实条件 | 第26-29页 |
(一) 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 第27页 |
(二)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 第27-28页 |
(三)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 第28页 |
(四) 融资能力不断增强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恩施州新农村建设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转型模式构建 | 第29-41页 |
一、模式构建的重要意义 | 第29-30页 |
(一) 模式构建是农业产业化实现顶层设计的重要阶段 | 第29页 |
(二) 模式构建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转型必由之路 | 第29页 |
(三) 模式构建将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 第29-30页 |
二、构建模式所遵循的原则 | 第30-31页 |
(一)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30页 |
(二) 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 | 第30页 |
(三)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 第30-31页 |
(四)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 第31页 |
(五) 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 | 第31页 |
三、模式构建的指标体系 | 第31-33页 |
(一) 特色农业产业 | 第31-32页 |
(二) 资源型高新技术产业 | 第32页 |
(三)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 第32页 |
(四) 现代服务产业 | 第32-33页 |
四、模式构建的指标体系构架 | 第33-37页 |
(一) 二级指标体系构架 | 第33-35页 |
(二) 模式构建的总体框架 | 第35-37页 |
五、模式体系在恩施州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 第37-41页 |
(一) 打牢基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转型的保障 | 第37-38页 |
(二) 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转型的重点 | 第38-39页 |
(三) 生态环境建设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恩施州新农村建设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转型的保障体系探讨 | 第41-46页 |
一、政策保障 | 第41-42页 |
(一) 扶持龙头企业政策 | 第41页 |
(二) 培植特色品牌政策 | 第41页 |
(三) 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政策 | 第41-42页 |
(四)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政策 | 第42页 |
二、资金保障 | 第42-43页 |
(一) 政府投资 | 第42-43页 |
(二) 银行融资 | 第43页 |
(三) 招商引资 | 第43页 |
(四) 社会融资 | 第43页 |
三、人才保障 | 第43-44页 |
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转型保障体系框架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