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动力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组合梁动力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组合梁的发展历史 | 第14-16页 |
| ·组合梁的动力性能研究 | 第16-18页 |
|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组合梁工作性能的理论分析 | 第19-29页 |
| ·钢—混凝土组合梁 | 第19-22页 |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介绍 | 第19页 |
|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组成 | 第19-20页 |
| ·常用的抗剪连接件 | 第20-22页 |
| ·组合梁在单调荷载下的工作性能 | 第22-24页 |
| ·弹性阶段的曲率 | 第22-23页 |
| ·极限曲率 | 第23页 |
| ·极限挠度 | 第23-24页 |
| ·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 | 第24页 |
| ·组合梁在反复荷载下的工作性能 | 第24-27页 |
| ·破坏形态 | 第24-25页 |
| ·滞回曲线 | 第25-26页 |
| ·延性 | 第26页 |
| ·耗能能力 | 第26页 |
| ·连接件的耐疲劳性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组合梁动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 第29-43页 |
| ·ABAQUS软件介绍 | 第29-30页 |
| ·ABAQUS软件简介 | 第29-30页 |
| ·ABAQUS软件功能特点 | 第30页 |
|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0-35页 |
| ·模型参数 | 第30-31页 |
| ·材料的单元选取和本构关系 | 第31-33页 |
| ·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33-35页 |
| ·组合梁在反复荷载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35-41页 |
| ·组合梁构件的模拟变形 | 第35-37页 |
| ·组合梁的荷载—挠度曲线 | 第37-38页 |
| ·组合梁的骨架曲线 | 第38-39页 |
| ·组合梁的刚度曲线 | 第39-40页 |
| ·组合梁的耗能曲线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组合梁动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63页 |
|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分析 | 第43-47页 |
| ·滞回曲线 | 第43-44页 |
| ·骨架曲线 | 第44-45页 |
| ·刚度退化 | 第45页 |
| ·耗能曲线 | 第45-46页 |
| ·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滑移 | 第46-47页 |
| ·受力钢筋直径的影响分析 | 第47-51页 |
| ·滞回曲线 | 第47-48页 |
| ·骨架曲线 | 第48-49页 |
| ·刚度退化 | 第49-50页 |
| ·耗能曲线 | 第50页 |
| ·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滑移 | 第50-51页 |
| ·工字型钢梁截面尺寸的影响分析 | 第51-55页 |
| ·滞回曲线 | 第51-52页 |
| ·骨架曲线 | 第52-53页 |
| ·刚度退化 | 第53页 |
| ·耗能曲线 | 第53-54页 |
| ·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滑移 | 第54-55页 |
| ·剪力连接度的影响分析 | 第55-60页 |
| ·滞回曲线 | 第56-57页 |
| ·骨架曲线 | 第57页 |
| ·刚度退化 | 第57-58页 |
| ·耗能曲线 | 第58-59页 |
| ·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滑移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3页 |
| 第五章 蜂窝式组合梁的动力性能分析 | 第63-77页 |
| ·蜂窝式钢—混凝土组合梁介绍 | 第63-65页 |
| ·蜂窝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简介 | 第63页 |
| ·蜂窝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制作 | 第63-65页 |
| ·圆孔半径的影响分析 | 第65-70页 |
| ·蜂窝式组合梁的参数设计 | 第65页 |
| ·蜂窝式组合梁的模拟变形 | 第65-66页 |
| ·滞回曲线 | 第66-67页 |
| ·骨架曲线 | 第67-68页 |
| ·刚度退化 | 第68页 |
| ·耗能曲线 | 第68-69页 |
| ·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滑移 | 第69-70页 |
| ·孔净距的影响分析 | 第70-75页 |
| ·蜂窝式组合梁的参数设计 | 第70-71页 |
| ·滞回曲线 | 第71-72页 |
| ·骨架曲线 | 第72-73页 |
| ·刚度退化 | 第73页 |
| ·耗能曲线 | 第73-74页 |
| ·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滑移 | 第74-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