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9-10页 |
| 一、选题依据 | 第9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 第17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政府与市场关系概述 | 第19-33页 |
| 第一节 基本概念释义 | 第19-21页 |
| 一、政府 | 第19-20页 |
| 二、市场 | 第20-21页 |
| 三、市场经济 | 第21页 |
|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考辨 | 第21-30页 |
| 一、西方学者的观点 | 第22-25页 |
|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 | 第25-29页 |
|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逻辑 | 第29-30页 |
| 第三节 县级政府职能定位 | 第30-33页 |
| 一、县级政府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作用 | 第30-31页 |
| 二、县级政府的基本职能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紧迫性、难点、约束条件及目标和重点 | 第33-48页 |
| 第一节 县级政府职能变迁的历史考察 | 第33-38页 |
| 一、建国后30年的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 二、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 | 第35-37页 |
| 三、现实中的新变化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紧迫性与难点 | 第38-41页 |
| 一、金融危机的倒逼 | 第38-39页 |
| 二、日益增多的刚性支出 | 第39-40页 |
| 三、难以转变的利益格局 | 第40-41页 |
| 四、制约"寻租"乏力 | 第41页 |
| 第三节 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约束条件 | 第41-45页 |
| 一、财政体制的制约 | 第41-42页 |
| 二、意识形态的困境 | 第42-43页 |
| 三、权力结构的固化 | 第43-44页 |
| 四、政府间竞争的稀释 | 第44-45页 |
| 第四节 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与重点 | 第45-48页 |
| 一、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选择 | 第45-46页 |
| 二、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 | 第48-58页 |
| 第一节 理论创新,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行动指南 | 第48-50页 |
| 一、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内在逻辑,突破陈规戒律 | 第48页 |
| 二、坚持"主义"的正确引导 | 第48-49页 |
| 三、在科学化、本土化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点和结论 | 第49-50页 |
| 第二节 科学界定县级政府的责任边界 | 第50-53页 |
| 一、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市场分权 | 第50-51页 |
| 二、科学界定县级政府的行政责任边界 | 第51-52页 |
| 三、科学界定县级政府的政治责任边界 | 第52-53页 |
| 四、科学界定县级政府的社会责任边界 | 第53页 |
| 第三节 建立"有限"和"有效"的现代服务型县级政府 | 第53-58页 |
| 一、"有限"的现代县级政府 | 第53-54页 |
| 二、"有效"的现代县级政府 | 第54-55页 |
| 三、"服务型"的现代县级政府 | 第55-56页 |
| 四、建立"有限"与"有效"的现代服务型县级政府的途径 | 第56-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63页 |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