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品质评价与白粉病防治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3页 | 
| ·五味子资源 | 第15页 | 
| ·五味子主要成分 | 第15-16页 | 
| ·五味子木脂素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不同部位木脂素成分与含量的变化 | 第16页 | 
| ·不同产地木脂素成分和含量的变化 | 第16-17页 | 
| ·不同季节木脂素成分和含量的变化 | 第17页 | 
| ·药理作用 | 第17-18页 | 
| ·保护肝脏 | 第17-18页 | 
|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 第18页 | 
| ·杀菌消炎 | 第18页 | 
| ·抗氧化作用 | 第18页 | 
| ·抗肿瘤作用 | 第18页 | 
| ·北五味子的利用 | 第18-19页 | 
| ·药用 | 第18-19页 | 
| ·食用 | 第19页 | 
| ·其它 | 第19页 | 
| ·北五味子栽培技术 | 第19-21页 | 
| ·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 | 第19-20页 | 
| ·北五味子病虫害防治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 ·立题依据 | 第21页 | 
| ·研究目标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北五味子基础生理指标测定 | 第23-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仪器 | 第23页 | 
| ·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 ·可溶性糖的变化 | 第25-26页 | 
| ·可滴定酸的变化 | 第26-27页 | 
| ·单宁的变化 | 第27页 | 
| ·色价的变化 | 第27-28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北五味子木脂素提取工艺 | 第29-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 ·试剂 | 第29页 | 
| ·仪器 | 第29-30页 | 
| ·木脂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 ·单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2-35页 | 
| ·北五味子木脂素提取条件优化 | 第35-3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影响北五味子有效成分含量因素的研究 | 第40-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 ·试剂 | 第40页 | 
| ·仪器 | 第40页 | 
| ·木脂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40页 | 
| ·不同样品的取样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 ·不同种质间木脂素含量差异比较 | 第41-42页 | 
| ·不同时期木脂素含量变化 | 第42-43页 | 
| ·不同管理果园果实木脂素含量的比较 | 第43-44页 | 
| ·不同树龄果实木脂素含量的比较 | 第44页 | 
| ·不同加工方法对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甲基托布津对北五味子安全施药方法研究 | 第47-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 ·试剂 | 第47页 | 
| ·仪器 | 第47页 | 
| ·甲基托布津田间施药及果实采收方法 | 第47-48页 | 
| ·白粉病调查方法与统计方法 | 第48页 | 
| ·甲基托布津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 第48-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 ·甲基托布津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 第50-51页 | 
| ·甲基托布津喷施效果调查 | 第51页 | 
| ·甲基托布津残留量分析 | 第51-52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