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介壳虫概述 | 第13-17页 |
·介壳虫生物学特性 | 第13页 |
·介壳虫的危害 | 第13-14页 |
·介壳虫与植物病毒 | 第14-15页 |
·介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 | 第15-17页 |
·介壳虫分类鉴定 | 第17-19页 |
·介壳虫的形态学分类研究 | 第18页 |
·介壳虫的分子鉴定 | 第18-19页 |
·DNA条形码概述 | 第19-21页 |
·DNA条形码的起源与发展 | 第19页 |
·DNA条形码技术优势 | 第19-20页 |
·DNA条形码与物种分类 | 第20页 |
·DNA条形码数据库应用发展 | 第20-21页 |
·DNA条形码在昆虫中的应用 | 第21页 |
·SS-COI分子检测技术简介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介壳虫类昆虫DNA条形码识别技术研究 | 第24-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DNA条形码序列的GC含量 | 第28-29页 |
·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 | 第29页 |
·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29-3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介壳虫类昆虫DNA条形码识别系统的构建 | 第34-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介壳虫DNA条形码数据存储系统 | 第38-39页 |
·介壳虫条形码数据库的功能 | 第39-4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扶桑绵粉蚧的种特异性引物及SS-COI检测方法 | 第48-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实验材料 | 第48-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粉蚧类昆虫COI基因 5’端序列的扩增及SS-COI标记分析 | 第51-52页 |
·扶桑绵粉蚧SS-COI引物的种特异性及灵敏性检验 | 第52-53页 |
·不同地理种群扶桑绵粉蚧的检测 | 第53-5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页 |
·创新点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