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某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监测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深基坑支护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 1.2.1 深基坑工程变形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形式研究 | 第13-15页 |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2 兰州地区深基坑支护概述 | 第19-23页 |
| 2.1 自然地理 | 第19页 |
| 2.2 工程概况 | 第19-21页 |
| 2.3 工程岩土基本特性 | 第21-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深基坑工程支护基础理论及特点 | 第23-35页 |
| 3.1 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理论 | 第23-29页 |
| 3.1.1 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受力概述 | 第23-28页 |
| 3.1.2 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变形特点 | 第28页 |
| 3.1.3 深基坑工程地层变形特点 | 第28-29页 |
| 3.2 深基坑支护常见形式 | 第29-30页 |
| 3.3 桩锚围护结构 | 第30-34页 |
| 3.3.1 桩锚围护结构支护原理 | 第30-31页 |
| 3.3.2 桩锚围护结构设计原则 | 第31-32页 |
| 3.3.3 桩锚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 | 第32-3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某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研究 | 第35-62页 |
| 4.1 支护设计依据、原则和方案 | 第35-37页 |
| 4.1.1 支护设计依据 | 第35页 |
| 4.1.2 支护设计原则 | 第35页 |
| 4.1.3 支护设计安全等级及安全系数 | 第35页 |
| 4.1.4 支护设计荷载 | 第35-36页 |
| 4.1.5 支护方案设计 | 第36-37页 |
| 4.2 基坑支护设计 | 第37-39页 |
| 4.2.1 排桩与冠梁设计 | 第37-38页 |
| 4.2.2 护坡桩挂网、喷射混凝土设计 | 第38页 |
| 4.2.3 预应力锚杆设计 | 第38页 |
| 4.2.4 排水设计 | 第38-39页 |
| 4.3 变形控制模型构建及计算 | 第39-57页 |
| 4.3.1 土压力计算模型 | 第39-40页 |
| 4.3.2 变形控制设计及计算 | 第40-53页 |
| 4.3.3 基坑稳定性分析 | 第53-57页 |
| 4.4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 第57-61页 |
| 4.4.1 基坑开挖 | 第57页 |
| 4.4.2 预应力锚杆施工 | 第57-59页 |
| 4.4.3 排桩施工 | 第59-60页 |
| 4.4.4 冠梁施工 | 第60页 |
| 4.4.5 其它施工 | 第60-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5 某工程深基坑变形监测研究 | 第62-70页 |
| 5.1 监测依据、监测等级和坐标系统 | 第62页 |
| 5.2 仪器选用及注意事项 | 第62-63页 |
| 5.3 基准点、变形监测点的布设与测量 | 第63-65页 |
| 5.3.1 基准点、变形监测点的布设 | 第63-64页 |
| 5.3.2 基准点、变形监测点的测量 | 第64-65页 |
| 5.4 变形点监测 | 第65-68页 |
| 5.5 监测结果 | 第68-69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