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8-9页 |
(一)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9页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第9-10页 |
(三)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0页 |
三. 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2页 |
(一) 课题研究思路 | 第10页 |
(二)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 第12-18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一) 生态及生态学原理 | 第12页 |
(二) 生态课堂 | 第12-13页 |
(三)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 第13-14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 第14-16页 |
(一) 整体性 | 第14页 |
(二) 开放性 | 第14-15页 |
(三) 多样性 | 第15页 |
(四) 共生性 | 第15页 |
(五) 动态平衡性 | 第15-16页 |
三. 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 第16-18页 |
(一)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16页 |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第16-17页 |
(三) 有利于内化学生的知识情感体验 | 第17页 |
(四)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271”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 第18-26页 |
一. “271”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 第18-19页 |
二. “271”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例分析 | 第19-26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物理环境 | 第19页 |
(二) 课程分析 | 第19-20页 |
(三) 教学过程 | 第20-26页 |
第三章 “271”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6-28页 |
一. “自主学习”背后的“低效课堂” | 第26页 |
二. “平等对话”背后的“寡人平等” | 第26-27页 |
三. “头脑风暴”背后的“无效控制” | 第27页 |
四. “师生共生”背后的“师生偏生” | 第27页 |
五. “生态模式”背后的“以偏概全” | 第27-28页 |
第四章 “271”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途径 | 第28-34页 |
一. 优化导学案的设计 | 第28-30页 |
二. 优化教学过程的评价机制 | 第30-31页 |
三. 优化小组的讨论合作 | 第31-32页 |
四. 优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 | 第32-3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4-36页 |
附录1 | 第36-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