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记体文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记体文界定 | 第8-9页 |
第二节 曾巩记体文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一 专著 | 第10页 |
二 研究论文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曾巩的文学思想和成因 | 第14-20页 |
第一节 曾巩的文学思想 | 第14-18页 |
一 文道合一,兼顾文采 | 第14-16页 |
二 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文学思想上的“醇儒”成因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曾巩记体文的分类及内容特点 | 第20-38页 |
第一节 亭台楼堂记 | 第20-25页 |
一 追忆往事,劝勉自己 | 第21-22页 |
二 思考万象,阐明哲理 | 第22-23页 |
三 追慕先贤,砥砺士节 | 第23-25页 |
四 批判官场,揭露黑暗 | 第25页 |
第二节 学记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寺观记 | 第27-31页 |
第四节 人事杂记 | 第31-38页 |
一 人物传记 | 第31-32页 |
二 游记 | 第32-33页 |
三 水利兴建记 | 第33-35页 |
四 杂记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曾巩记体文的艺术风貌 | 第38-58页 |
第一节 平正雍雅的艺术风格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灵活多变的结构艺术 | 第39-42页 |
一 立意高远,精选文眼 | 第40-41页 |
二 剪裁精要,详略得当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 第42-48页 |
一 说理透彻,议论精辟 | 第42-46页 |
二 叙事详赡,委曲周尽 | 第46-48页 |
第四节 朴实而灵动的语言特色 | 第48-58页 |
一 写景文字,精工传神 | 第49-50页 |
二 语言精确,层次分明 | 第50-51页 |
三 善用虚字,骈散兼美 | 第51-55页 |
四 巧置设问,妙用反问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曾巩记体文的传承及其局限性 | 第58-64页 |
第一节 转益多师,熔铸个性 | 第58-60页 |
第二节 曾巩记体文的局限性 | 第60-64页 |
一 文学思想的局限性 | 第60-61页 |
二 艺术风格略欠融通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70页 |